当时侵略朝鲜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有参加二战吗

如题所述

参加了
1941年6月,美国军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候与轴心国作战就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但是,罗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3月11日晚,麦克阿尔无奈撤离。于是所有部队则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 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3月11日夜,麦克阿瑟在从科雷吉多尔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之前,发誓“我还要回来”。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 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抵达澳大利亚之后,麦克阿瑟率参谋长萨瑟兰先将司令部设在布里斯班,后又前移至莫尔斯比港,旨在稳住莫尔斯比,与日军在欧文·斯坦尼山那边决战。西南太平洋盟军的陆军司令为布莱梅爵士,空军司令先为布雷特,后为肯尼(所辖空中力量后来改编为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海军司令为利里。后来隶属麦克阿瑟指挥的还有美国海军第3舰队。美国陆军部队先后有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1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和巴克纳的第10集团军(后由史迪威指挥)。鉴于另没有以海军的尼米兹为司令的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陈兵新几内亚,企图通过直接攻击而夺占米恩湾,通过侧翼运动而攻克莫尔斯比港。麦克阿瑟对此作有正确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麦克阿瑟的1943年最后进攻计划,设想从瓜达卡纳尔和巴布亚同时发动进攻,保卫新几内亚东北部和所罗门群岛,集中力量收复拉包尔。盟军采用麦克阿瑟的越岛战术,基本实现上述作战计划。麦克阿瑟称越岛战术“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补给线,使它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军队,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这就是我调动部队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
1943年,共和党政客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预选表明麦克阿瑟得票并不多。因而,麦克阿瑟只好声明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1944年春夏,盟军已经攻克阿留申群岛,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在此期间,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发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张先发起以新几内亚一哈尔马赫拉一棉兰老为轴心的战役,进而解放菲律宾;后者主张先夺取棉兰老空军基地,孤立吕宋,再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进而打击日本本土以缩短战争进程。二者分别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金的支持。最后,罗斯福表示支持前者。
菲律宾群岛战役是以麦克阿瑟所部盟军1944年9月的摩罗泰岛和帕劳群岛登陆作战为先导的。10月,盟军以登陆莱特岛开始从棉兰老岛到吕宋岛的跃进,并始终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支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部在莱特岛登陆之后,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在雨中发表了最震撼人心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他语气深沉,眼角挂这泪光,他号召大家为了神圣的死者,为了子孙后代,继续战斗,夺取正义的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3
麦克阿瑟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请看他的简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获得美国五星上将和美国荣誉勋章。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阿瑟·麦克阿瑟之子。

军旅生涯

1899年,进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纽约的西点军校)。
1903年6月11日,以全班第一名毕业,然后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
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中尉。
1905年—1906年,在远东作为副官追随其父。
1907年,任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1911年2月27日,晋升为上尉。
1914年,被部队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
1917年—1919年,进入被美誉为“彩虹师”的第42步兵师,先后出任过参谋长,84步兵旅旅长,和42师师长。
1918年6月26日,晋升为准将。
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
1922年—1930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和23旅的指挥官。
1925年1月17日,晋升为少将(正规军)。
1925年1月,返回美国任军长。
1928年,率领美国队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运会,然后返回马尼拉任菲律宾地区总指挥。
1930年10月,第九军团指挥官。
1930年11月1日—1935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5年,出任菲律宾共和国政府的军事顾问。
1937年12月31日,从美国陆军退役,出任菲律宾陆军元帅。
1937年4月,与琼妮·费尔克洛思结婚。
1938年2月21日,亚瑟·麦克阿瑟四世出生。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将军衔负责USAFFE计划(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Far East),即美国在远东的军队部署。
7月27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1年12月18日,晋升为上将。
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I shall return.”(我会回来的。)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马尼拉。
1945年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1950年7月8日,出任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0年7月31日,访问台湾,并与蒋介石达成同美国与台湾外交关系。
1950年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没有亲临指挥。
1950年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
1951年4月11日,在麦克阿瑟公开指责白宫政策后,杜鲁门解除其一切职务。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了著名演说——《老兵不死》。
1951年以上将军衔从美国陆军退役。
第2个回答  2009-09-03
麦克阿瑟不仅参加了二战,而且可以说是美国最早和日本作战的高级将军。
1941年6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以中将军衔就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1942年3月,日军占领菲律宾巴丹半岛前麦克阿瑟奉命逃到澳大利亚,其助手温赖特成了他的替死鬼,当了日军的俘虏。离开菲律宾前,他向菲律宾人和驻菲美军发誓:“我还要回来”。1943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分别率领美国陆、海军对太平洋战区的日军开始反攻,1944年率部打回菲律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受降仪式,麦克阿瑟出场代表盟国签字受降。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逃离菲律宾时自己的替死鬼温赖特将军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然后动用5支笔签署英日两种文本的投降书。用第1支笔写完“道格”送给温赖特;用第2支笔写完“拉斯”之后送给珀西瓦尔;用第3支笔签完“麦克阿瑟”后送交美国政府档案馆;用第4支笔开始签署其职务和军衔,尔后送给西点军校;用第5支笔签完其职务和军衔后留给了自己的老婆。
麦克阿瑟在二战后期成功地指挥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反攻,并针对当时日军岛屿布防的特点,发明了著名的“蛙跳式”越岛战术,不仅大大加快了对日反击作战的进程,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军队的伤亡。抛开朝鲜战争的功过是非不谈,麦克阿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军人和抗日英雄。
第3个回答  2009-09-03
当然参加了,战功赫赫~~否则不会给五星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9-03
有的 二战对日在太平洋作战的名将
呵呵 后来在朝鲜战争成了美军的替罪羊了 签订了停战协议 以后就销声匿迹了他的威望名声以及二战的功绩全部扫地
二战他在密苏里号上接受了日本投降签订了停战协议 但是后来又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 俩个结局天壤之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