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马姓的来历?

要具体的,还有和满族“富”姓的关系!
谁知道马佳氏的全称是什么?
马佳氏和傅察氏到底有什么渊源?

马姓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便有此姓。明建州女真大酋长仇音波,以马为姓。老姓包括:马佳氏、费莫氏、傅察氏、玛尔屯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马氏(汉族、朝鲜族)等。

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

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扩展资料

迁徙传播

马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四位,人口约1846.1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5%左右。

汉族马姓最初发祥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关中,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 建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 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

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至清代后期,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外国。中国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马佳氏、费莫氏、傅察氏、玛尔屯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马氏(汉族、朝鲜族)等
  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著名人物有:康熙荣妃;顺康朝重臣,大学士图海;开国24功臣,札尔固齐雅希禅;一等男,札尔固齐赫东额;都察院参政,都统铎璧;都统瑚什穆,工部尚书席柱;乾隆朝云贵总督恒文;副都统,三等男辛太;副都统海兴阿;道光朝热河都统,工部尚书升寅,内务府大臣绍英;都统,一等伯和起.

  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其中,世居沙济的汉字姓"沙";世居讷殷的汉字姓"傅"。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金朝著名人物有:金肃宗靖宣皇后,睿宗钦慈皇后,兰陵郡王,东京留守,太祖驸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蒲察官奴.
  清朝著名人物有:太祖继妃,乾隆孝贤纯皇后,乾隆哲悯皇贵妃,乾隆太妃,同治淑慎皇贵妃,孝贤纯皇后之父总管李荣保,傅恒,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都为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龙翰福先生"傅敏家族,大学士阿兰泰家族,都极有名望。此外,旧巴尔虎,锡伯族亦有此姓.应为女真后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05
马:马佳氏、费莫氏.
富:傅察氏.
第3个回答  2009-09-04
无文化的满人本无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