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九条经络是哪九条

头部九条经络是哪九条

头部九条经络分别是: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明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足痒膀胱经。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和任脉和督脉。头部由颅和面部两部分组成,颅内包含脑,面部有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是嘴。

扩展资料:

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

系统组成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络脉是指人体十二经脉加上躯干前的任脉、躯干后的督脉各自别出的一络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

十二经脉按其循行顺序分别成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称其为“正经”。

循行走向

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 《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一.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二.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互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 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经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4

头部九条经络分别是: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明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足痒膀胱经。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和任脉和督脉。头部由颅和面部两部分组成,颅内包含脑,面部有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是嘴。

/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2f11e74134f33a87e950b1a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2f11e74134f33a87e950b1a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2f11e74134f33a87e950b1ae"/>

扩展资料:

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

系统组成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络脉是指人体十二经脉加上躯干前的任脉、躯干后的督脉各自别出的一络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

十二经脉按其循行顺序分别成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称其为“正经”。

循行走向

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互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参考资料:/rl.mbd.baidu.com/ai928cd?f=cp"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_经络">百度百科_经络

第2个回答  2015-11-26
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就是这九条。满意请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1
头部九条经络分别是: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明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足痒膀胱经。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