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养的措施

如题所述

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是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重中之重。到底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都有什么?在政治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上有什么方法?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大致可释出三种意义。
第一种,什么是素养。素养它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不仅通过教育培养,而且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养成的素质。换句话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任职什么岗位,我们都能在特定的生活环境表现出应该具备的素养。
第二种,什么是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动力系统) 三个维度。意味着,是有预定目标、动态过程和达到目标。
第三种,什么是学科素养。它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 学科素养不等同于学科知识,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正面相关的关系。学科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前提,学科知识是阳历年学科素养打基础;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
二、如何提炼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
首先,要基于课程的学科本质,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沿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观点的课程;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培育学生具备政治素养,参与社会管理和政治决策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知识内容具有综合性和独特性。有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所以,从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出发,可以由相关学科与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和思维加以提炼,正是作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立德树人的本质所决定的。
其次,要关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具体内容,体现“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所谓“上不空挂”,就是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 实际上就是要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的注入。所谓“下不失联”,一是要立足学科本质的把握,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二是要着眼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
总之,修订工作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将涉及课程标准的所有环节。例如: 它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表达课程目标的新模式; 是整合与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是规定与描述质量标准的关键依据;是引领和主导课程实施的主心骨。因此,唯有聚焦上述话题,先把核心素养说明白、想透彻,达成共识,才能真正纲举目张,探讨所有环节的所有话题。
三、核心素养,是指人们为适应信息时代 、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我们将以政治学科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即支撑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讲政治认同,除了表达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然而,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不可能是自发完成的,更不是通过教师单纯的“灌输”培养出来,需要学生作为活动主体通过自我体验、思考、积累和形成,自主地构建,才能逐步地在知识和思想上完成政治认同。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托各种情境,营造各种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吸引学生的情感因素,明辨各种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辨析,从而使得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明晰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政治认同。
例如,本课题组成员罗湘老师在讲授《在文化生活》一课时,围绕此课题设置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感情共鸣与精神交流。这节课的情境设置如下:
情境1:阳光下的阴影。教师播放视频《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让网络空间晴朗起来》。
情境2:“接龙游戏——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游戏规则:各小组同学接力说出教师所给事例中哪些是落后文化、那些腐朽文化。并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桌合作讨论阐述其对人和社会的危害并研究应对措施。
情境3:谁的方法好。学生表达和分享判断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方法。
情境4:辨一辩。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和《经济生活》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分组讨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情境5: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角度思考“面对这些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我们如何抵御他们并选择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
情境6:小调查。把学生分为少儿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并让学生列举自己所喜爱的文化作品?”
情境7:领略主旋律文化作品的魅力。教师展示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反响、深受群众喜爱的主旋律文化作品并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作品能够深受人民的喜爱?”
情境8: 欣赏《红高粱片尾曲》MV。
“阳光下的阴影”,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接龙游戏——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讲述危害并研究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谁的方法好”、“ 辨一辩” “议一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小调查”、 “领略主旋律文化作品的魅力”使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多彩,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先进性引领社会文化潮流,始终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欣赏《红高粱片尾曲》MV”,学生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使整节课达到高潮,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