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地认识实习阶段

如题所述

1.实习目的、内容

野外实践教学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地质调查基本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教学环节及地质调查和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同时,还能够对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描述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简单的地质作用,以达到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加深了解地球科学的实践性、宏大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野外工作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训练其语言、文字、识图、素描、摄影和新技术操作能力。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科学的方法是“将今论古”的倒序方法,即现在是打开过去地质历史的一把钥匙。嵩山地区野外实践教学必须体现郑州工业贸易学校50多年来办学的光荣传统与专业特色,以“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团结奋进、严明纪律”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热爱地质事业、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研究意识,增强身体,磨炼意志,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2.实习阶段划分

嵩山地区普地认识实习按2周计,可划分为5个阶段开展野外教学活动:

1)实习队动员及准备阶段1天。

2)介绍嵩山地区区域地质概况1天。

3)参观嵩山地质博物馆和采选矿厂1天。

4)普地认识实习10天。

5)独立实践(野外实地考试或考核)1天。

3.组队动员及准备阶段

组队动员是野外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带队领导或技术负责组织安排,其主要内容如下:

1)认真学习野外实习计划或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目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并且了解各教学阶段的重点、考试评定标准。

2)每班根据学生组织能力、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按每组6人左右分为实习小组并推选一名实习组长。

3)要遵纪守法和遵守实习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安全纪律、学习纪律、群众纪律,发挥团队精神、团结一致,保质保量完成野外实习任务。

4)带班指导教师介绍嵩山地质概况,组织参观嵩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嵩山资料阅览室、岩矿鉴定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组织观看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录像)及嵩山“五代同堂”地质剖面纪念碑(展景),使学生大致了解实习区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交通位置、地层特征、岩石类型、大地构造位置及特征、区域地质背景、嵩山地质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实习基地发展史教育史现状。指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所掌握基础地质理论知识的程度,有的放矢地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作。

5)指导教师检查落实野外实习装备、仪器、资料及个人用具,主要包括:野外工作服、登山鞋、遮阳帽、水壶;地质包、地质锤、放大镜、地质罗盘、野外记录本、图夹、铅笔、小刀、橡皮、量角器、三角板等;实习区地形图(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划好坐标网);便携计算机、GPS、数码相机、样品袋、记号笔、油漆、胶布等;急救药品等。

以上要求必须落实,否则不得进行野外作业。

4.普地认识实习内容及要求

认识实习阶段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指导教师带领下由点到线对十几条野外经典路线进行直接观察描述,完成以下教学内容和任务:

1)通过实习了解本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2)通过地层剖面的观察,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及主要岩性特征,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3)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的类型及有关地质现象,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风化作用与外生矿产的关系等。

通过观察河流地质作用,初步认识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关系,凹岸与凸岸的概念,河谷的结构(河床、河漫滩、谷坡及谷缘),阶地的物质组成及类型,阶地的成因,河流的变迁原因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绘制阶地横剖面图。

通过泉的观察,了解泉的概念、成因类型及研究意义。

通过岩溶现象的观察,了解岩溶的概念,岩溶地貌的成因类型,以及研究岩溶地貌的意义。

了解块体负荷地质作用(崩塌、滑坡)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详细观察冰川地质作用及现象,了解冰川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构造地质作用及其现象:①初步学会认识并判别背斜、向斜构造及其主要要素名称(如核部、翼部、翼角、轴面及枢纽等);②初步学会识别较直观的断层及断层存在的主要依据,能初步确定断层的基本要素及其类型;③初步学会识别张节理、剪节理、追踪张节理以及岩浆岩的原生节理;④认识地层的3种接触关系及其依据。

岩浆作用及其现象:初步认识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了解侵入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关系,辨别岩脉(墙)、岩株等不同岩体的产状。

变质作用及其现象:初步了解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概念及其产物,了解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5)参观矿区及采矿选矿厂。通过对实习区内矿区(点)的参观,应初步了解矿石组成、结构构造以及主要用途,了解各种采矿及选矿的新工艺、新方法。

6)通过野外实习,学会肉眼辨认实习区内最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各10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沉积岩中的常见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能分辨实习区内常见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殊构造。

7)基本技能和基本工作方法掌握的程度:

熟练掌握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

学会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地质现象示意平面图、剖面图。

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和描述方法,以及每天的地质路线小结。

学会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学会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5.本阶段的教学方式

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由课堂理论到野外实践的转变,本阶段的教学方式可采用:

1)对嵩山地区地质路线观察的教学活动,以示范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应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观察、认识、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严格按照野外地质记录规格要求,认真记录各条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包括点、线、面上的一切地质现象)。有些地质现象可采用学生半独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先观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认识和分析结果加以引导并归纳总结,对地质现象进行详细介绍,对成因作简单介绍,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对抽象或外延内容的讲授要适度。重点讲解对各类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识别和观察要领,标本、样品、地质信息或地质数据采集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2)参观本区的厂矿(井湾铁选矿厂)、矿山(井湾铁矿、新丰煤矿、小关铝土矿等),并请有经验的地质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介绍地质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密切关系、矿山发展历史及地质找矿工作的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真实感受从事地质事业是无上光荣的。

3)充分利用嵩山地质博物馆馆藏,展示嵩山地层之全(五代同堂)、岩石之多(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矿产之丰富(煤、铝、铁、磷、天然油石、玉石、水晶及建筑材料等)、构造之复杂(世界驰名)等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现象,以及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介绍老一代地质学家在嵩山地区艰苦工作的历史和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

4)野外认识实习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严肃性师生都应认真对待。此阶段教学活动是整个实习的基础环节,师生应共同按要求完成各项基本教学内容,并严格考核评定学生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下阶段地质填图教学活动。

6.本阶段的成绩评定

通过对学生的“三基”掌握情况,以及在实习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

考核、评定的具体内容及评分比例:

1)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表现占10%。

2)实习成果质量占40%(记录、描述、素描图等)。

3)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占50%(野外现场考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