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芭蕾舞

如题所述

如何欣赏芭蕾舞种的那些技术技巧:
1、旋转:数量和质量的高低是评判芭蕾舞者技术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准之一,所谓质量, 主要指的是旋转过程中,规范的舞姿是否走形,空间的定位是否合乎要求,停止旋转时是否稳定如初,是否能自然而然地完成结尾时的固定舞姿。
2、速度:这是衡量芭蕾舞者技术水平高低的又一硬性标尺。速度越快,难度越大,但在 有些旋转和跳跃中,加速则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能使这些动作完成起来更加容易一些。当然,速度的快慢只是一种技术的标准,而非艺术的标准。这里涉及到了;舞蹈的本质更 多的还是艺术,而非技术的总体原则,尽管没有比较完美和完整的技术,舞蹈也无法成就为艺术。
3、方向:这是判别技术高低的第三条标准。在动态中变换方向时,要求力度增减得当, 而有经验的舞者都懂得,按照圆形的调度转圈比按照直线的调度转圈难得多,而女子保持在一个固定点上完成32周挥鞭转 ,或男子也在一个固定点上完成几十个二位旁腿转, 则往往成为衡量舞者技术水平高低的试金石之一。
4、定点看一点:所谓;定点看一点指的是舞者在以躯干为垂直轴作急速旋转时,必须用眼睛盯住正前方的某一点不放,即让整个躯干和四肢先转,而将头部,尤其是双眼, 留在后面,直到整个头部与身体间的分离程度达到最大极限时,也就是当身体要进行第 二次旋转之前的那一刹那,将头部和双眼蓦地跟着整个身体的动势甩过去,并立即以快于躯体的速度,赶在整个身体完成一整圈之前,找到原来的那个视点,然后死死地盯住 不放,这是避免舞者头晕的最好方法。这种作法实际上,就是用建军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造成一种静态的假象,以利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视觉中的这种方向变化,减少平衡器 官中的振荡和变化,避免由此产生的晕眩。
5、变化手臂或腿脚:在旋转或跳跃中变化手臂或腿脚,是对舞者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又一大挑战。
6、无声而优雅的落地:这应是评判舞者水平高低的又一条标准。
7、跳跃的高度:这当然能够增加舞蹈欣赏中的热烈情绪。比较而言,创造绝对高度远不如在瞬间中保持高度,甚至产生在空中停顿片刻的幻觉那样难。在专家的眼睛里,创造 出这种幻觉是舞者最为辉煌的技艺之一。就在这个瞬间里作为人的舞者,或者说舞者的 人性特征,得到了最大的发扬,而大自然的地心引力则受到了最大的蔑视。
8、绷膝盖:这是芭蕾技术中绝对不可或缺的规范。
9、绷脚尖:这也是对芭蕾技术完美性的基本要求。
10、高抬腿: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舞者正面对着观众时,向两侧高抬腿更能出效果。
11、支撑腿的稳定性:完成这个动作的理想化标准,除了膝盖和脚背需要绷直外,还要 求支撑腿如板上钉钉一样,一动不动。
12、线条: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舞者肢体线条,一类则是舞台调度的线条。
13、流畅度:按照中外传统舞蹈的路子,编舞家和观众都习惯于要求舞者动作的线条和
舞台调度的线条畅若流水。
14、双人舞:包括了托举、支撑旋转和平衡三大类动作。杰出的舞伴间的默契除了表现 在对双人舞的常规动作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外,更表现在绝对的相互信任之上。
15、大群舞:横竖必须成行,手脚必须到位,动作必须一致,呼吸必须统一,舞句必须 流畅,舞者必须协调。大型的群舞中,每位舞者的个性应该加以最大限度的抑制,以便 使整个画面保持协调统一。
16、动作干净准确: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舞者的动作都 应是干净而准确的。
17、舞者在跳舞时,应该表现出充分而优雅的自信,尤其是在完成简单和高难动作之前 和之中,不应表现出任何不安来,而应给人如履平地的轻松感和自如感,以及一气呵成 的整体感和舒适感。
18、快感:舞者作为剧场表演艺术家,其天职应该是给观众提供快感,但要提供快感, 舞者本人必须在跳舞过程中先为自己找到快感。
19、小骗局:当芭蕾舞者在舞台上未能严格按照上述技术规范,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时 ,会不由自主地作一些小小的补偿或调整,行话称之为小骗局需要向观众解释清楚 的是,为了完成某种超出常规运动范畴的动作,使观众产生新奇的美感和快感,采用这种小骗局是必要的,而绝对不等于是欺骗观众,就象魔术的神奇就在于它的骗局一样。
20、从技术向艺术的大跳:在芭蕾演出中,舞蹈会不断改变其视点和强度。解决肢体位置和动作规范的时空力度关系,则是舞者应该在排练中解决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怎样更好地了解这门艺术,,在下面的问答对话中您会得到答案。 问:芭蕾舞被称为足尖上的舞蹈,在您看来,它美在哪里? 答:芭蕾是一种源于欧洲有着特定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舞蹈形式,它的最大魅力在于传达舞者的线条美、舞姿美,像流动的雕塑一样传递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纯粹,简洁,轻盈,飘逸,舒展,高贵,优雅。 问:能否为我们介绍芭蕾简史? 答:芭蕾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雏形在意大利,形成在法国,繁荣在俄罗斯。它是由最初的欧洲宫廷舞蹈发展到意大利和法国的“席间芭蕾”。1661年路易十四国王下令成立皇家舞蹈学院,为古典芭蕾制定了审美规范,奠定了芭蕾术语的基础。特别是在早期的浪漫主义芭蕾时期,女演员穿上了足尖鞋,使芭蕾舞更具诗意和特色,这个时期以《仙女》和《吉赛尔》为代表的“白色芭蕾”舞剧,至今久演不衰。从18世纪开始芭蕾舞在俄罗斯大地生根繁衍,《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都成为芭蕾的代名词。来自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芭蕾作品使得芭蕾世界五彩缤纷,精彩绝伦。 问:从古典芭蕾发展到芭蕾现代舞,有什么变化? 答:在芭蕾发展历史上,经历过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古典芭蕾、戏剧芭蕾、交响芭蕾、现代芭蕾等等不同特点的舞蹈时期。也出现了法国、意大利、丹麦等不同风格的芭蕾流派和训练体系。20世纪现代舞在美国、德国等地的出现,完全冲破了古典芭蕾的限制,舞者用个性化的舞蹈语汇,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她们彻底解放了肢体和思想,释放个人的情感,是舞蹈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涌现出了邓肯、玛莎格拉姆等现代舞的代表人物。 问:中国芭蕾历史和发展现状如何? 答:1954年新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成立,我们有了专业的芭蕾舞学生。在前苏联芭蕾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撰写新中国的芭蕾史。建校初期,学生们学习表演了西方经典的芭蕾舞剧目,如《关不住的女儿》、《天鹅湖》等。1959年中央芭蕾舞团成立,1964年成功上演了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使我们有了中国人自己编创的芭蕾作品。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北京、上海、辽宁、天津、广州、苏州、重庆等地先后成立了芭蕾舞团。中国芭蕾舞演员在世界各大芭蕾舞比赛中披金挂银,西方经典芭蕾作品被中国舞者成熟演绎,民族题材的芭蕾舞作品大量涌现。 问:普通的观众怎样欣赏芭蕾艺术,能否请您提供一些欣赏要点? 答:古典芭蕾舞是有特定的评审标准的,舞者训练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开”、“绷”、“直”作为芭蕾舞训练的三大要素,也是观众评判舞者的第一标准。在古典芭蕾的语汇中:腿部要保持外“开”,脚腕子也要转“开”;每当脚伸出去和女演员在立足尖的时候脚背要紧“绷”;双腿在站立,运动,跳跃时要尽可能地伸“直”,上身在训练和表演时也要保持挺拔和舒展。当我们在欣赏女演员的足尖舞时,希望能够看到舞者的脚和足尖鞋能合二为一,自如地行走、移动、跳跃和旋转。当我们看舞者跳跃时,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在空中有优美的舞姿和滞空感,落地又能轻盈和稳定。当男女演员表演双人舞时,希望能够看到舞伴之间默契配合,大举、推移、旋转等动作能轻松协调,收放自如。 另外,芭蕾舞剧或芭蕾作品,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多部门多方位的协调配合,除了关注舞者的“开绷直”和技术技巧外,还要学会欣赏作品的整体效果,体会舞蹈艺术的真正魅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