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吉林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1、自然条件

在吉林,每到冬季,尽管松花湖上一抹如镜、冰冻如铁,但冰层下面几十米深的水里仍能保持4℃的水温,水温和地面温差常在30℃左右,于是就形成了市区以下几十里不封冻的江面。温差使江水产生雾气,江面上白雾袅袅,久不消散。

沿江那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抚江,就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吉林雾凇又具有持续时间长、厚度大、出现频率高的特点。每年从12月下旬到翌年2月底,都是在吉林市观赏雾凇的最佳时节。

2、人为条件

冬季的吉林气温在-20℃以下的天数长达六七十天,奇妙的是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水,居然可在冬日严寒时同样奔流不息。原来,从吉林市溯流而上十五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

水电站大坝将江水拦腰截断,形成了巨大的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亿立方米的水容量使得冬季的松花湖表面结冰,但水下的温度却仍然保持在0℃以上。特别是湖水通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有所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的热能顺流而下,于是就形成了几十公里江面严寒不冻的奇特景观,同时也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扩展资料:

吉林雾凇可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

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吉林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吉林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噪音使人烦躁、疲惫、精力分散以及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并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以至于生命。人为控制和减少噪音危害,需要一定条件,并且又有一定局限性。吉林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林雾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7

吉林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如下:

一、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

二、遇冷凝结。

雾凇现象简介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新疆喀什河现雾凇奇观

2月8日,绵延百里的新疆尼勒克县喀什河谷次生林在冷空气的作用下,雾气蒸腾,21万亩林带凝成了玉树琼花的雾凇景观。迎着日出的霞光,从山上向下俯视,整个河谷云蒸霞蔚,宛如置身云端。翻滚的云海让远山和近树若隐若现,犹如仙境。

待太阳升高,再浮现河谷次生林带,犹如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飘落在河谷之中。据了解,每至冬季,喀什河次生林都会出现雾凇和云海奇观,许多游人不远百里前来观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7

吉林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丰满水电站放出的暖水形成的水汽与足够低的气温。

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冰晶,雾凇形成需要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冬季的吉林气温在-20℃以下的天数长达六七十天,且丰满水电站大坝将松花江江水拦腰截断,形成了巨大的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亿立方米的水容量使得冬季的松花湖表面结冰,但水下的温度却仍然保持在0℃以上

特别是湖水通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有所升高,不冻的松花江江面向空中大量蒸发水汽,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或凝华,形成吉林雾凇奇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7

吉林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是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11-06
  雾凇(wù sōng)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