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烂柯人”的典故,帮忙解释一下?

如题所述

烂柯人指樵夫。

晋代有个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

扩展资料:

其一: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王质去山中打柴,观仙人对弈,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二:据河南长垣县志记载,古长垣有“四致八景”的奇观。其中一景便为“烂柯台”。

“烂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相似例子还有晋干宝《搜神记》,还有南朝刘义庆《幽明录》等记载刘晨、阮肇成仙的故事。

参考资料:

烂柯人-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传说在西晋时有个叫王质的青年农民,一次上山打柴,来到王乔仙洞口。王质胆大好奇,心想,人家都说洞里有仙人,我何不进去看个究竟?

因洞口很小,只能通过一个人,洞深三丈余,宽余高各丈许。王质刚进洞中什么也看不见。顷刻之间,洞顶好像透进来光线,只见两个小孩正在下围棋。王质素好下棋,被两位小孩精湛的棋艺一下子给吸引住了。两位小孩好像未发现有人进洞似的,边下棋边吃大枣,有时也顺手把枣递给王质吃。

看完一局棋后,小孩对王质说:“你也该回家了。”王质俯身去拾斧子,想不到斧柯(斧柄)已经烂朽,只剩下铁斧了。王质回到村里,怎么一个人也不认识了,询问自己的父母,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一百多年了,从此,后人就把这座山叫“烂柯山”。

扩展资料:

《烂柯人》,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后以“烂柯”指世事变幻,烂柯人可指樵夫,也可指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烂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相似例子还有晋干宝《搜神记》,还有南朝刘义庆《幽明录》等记载刘晨、阮肇成仙的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烂柯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烂柯的传说 (1)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烂柯人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传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新安郡在今 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说的石室山,因为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已经被人们称为烂柯山了。故事说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 巨变。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就引用了这个典故。诗人用王质自比,表达了他遭贬离开京城二十多年后,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古人喜欢用神话去解释那些神秘陌生的事物。云雾缭绕的深山,常常会被人们想像成不问尘世烦忧的仙人的居所。这故事中,时间对山中的童子们是宽容的,而对人间却是冷漠 的。其中所寄托的一种苍凉的意味,也使历来读到它的人们不由得发出怅惘的叹息。

记得采纳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8-12
只进人王智王智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腐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了100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