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以语言或语言的符号——文字为物质媒介,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艺术形象,以再现现实生活和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意识。
高尔基指出:“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
故事 清朝末年。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我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爱国人士欲挽狂澜,纷纷发表文章,各持己见。 以
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
维新变法,实行新政;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却十分恐惧,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攻击和漫骂。
有一次,康有为生日,维新派为了宣传新政扩大影响,于北京隆重举行祝寿仪式,各界人士赠送寿联的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副是这样写得:"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
这显然是顽固派故意引用"四书"中的句子来进行侮辱的。因为原句的有字下面是"妖孽",为字下面是"贼"。这样
康氏不就成了妖孽和贼了吗?维新派成员中,有人看了勃然大怒,予以销毁它,有的则说,挂出来正可说明顽固派无理取闹,肆意骂人的可耻嘴脸。
两种意见不同,争执不休。当时,康氏的大弟子
梁启超在侧,他不动声色地挥毫疾书:"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罢,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