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中国古代钱币知识吗?

如题所述

币是由古代铲形锄草农具“镈”演变而来的。因此,初期的币与铲极似, 若在首上装柄,简直可做农具用。发展下去,币的上首虽然仍是空圆,但比 较长,整个币形小而薄,用这样的货币兼作农具,显然是不行了,于是便成 了名副其实的货币,人们称其为“空首币”。

空首币的币面,大多有文字,有表示重量的,有表示干支或地名的,也 有无文币。到了战国,货币发生了突变,由空首币变为扁平实体,形体也越 来越小,币文则多为铸币地名,书法也由金文发展为小篆,人们称其为“平 首币”。平首币形制精巧,文字美观、多变,使用也比较方便,比春秋以前 的货币有了很大进步。

古钱上的方孔的由来

中国古代使用铜钱。铜钱不论大小,当中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孔眼。原来,铜钱造成这种形状,主要是由于当时制造铜钱的方法决定的。过去是熔铜钱,铜钱的轮廓总不整齐。为了使铜钱的周边齐整,必须用锉刀修锉。然而,一枚一枚铜钱修锉很费工时。所以就在铜钱当中开一个孔,将100来个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一次锉成。但是如果当中的孔是圆的,铜钱就会来回转动,不好锉。因此,工匠们就把中间的孔做成方形的,穿进一根方棍进行修锉,这样铜钱就不会转动了。

钱的别名“阿堵物”的由来

“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晋书 王衍传》载:王衍极清高,憎恶钱,并且从来不说一个“钱”字。他的妻子郭氏,曾多次设法逼他说出“钱”字,都没有如愿。一天晚上,郭氏突出奇想,趁王衍熟睡时,叫婢女悄悄将串串铜钱围着床放满一地,让王衍醒时无法下床行走,企图以此法逼迫他说出“钱”字来。不料第二天早晨,王衍醒来,见此情景,就把婢女叫来,指着床前的钱说“举却阿堵物(拿走这个东西)”。“阿堵物(这个东西)”由此成为“钱”的别名,并且带有轻蔑的意味。

“元宝”的由来

元宝有两种含义。一指中国古代的一种钱币。铸造较多的要数唐、宋两代。“元宝”两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由唐代将“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后世遂渐称钱币为元宝。最早使用元宝名称的是唐肃宗乾元六年(公元758年),史思明在洛阳铸行的“得一元宝”和“顺天元宝”。后有代宗时的“大历元宝”。唐代以后,历代所铸钱币不称通宝均称元宝。二指中国旧时铸成马蹄形的金银锭。银元宝称“宝银”、“马蹄银”,作为货币流通。大元宝每枚重约50两,多由各地银炉铸造,元宝上铸有银匠姓名及铸造日期、地点。从成色上分,有足银、二四宝、二五宝、二六宝、二七宝等。金元宝一般供保藏,很少流通。

中国的货币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不同,计量的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用“元”作为货币的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泛的币“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有鹰 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因其质地为“银”,形状呈形而得名,一枚就称为 一圆。这“圆”字既是货币名称,是单位名称。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 借用同音字“元”代替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 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不是太了解,但是对它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