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历史上,康万生有着怎样的戏曲生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康万生先生,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名京剧演员、裘派花脸、有名铜锤花脸、国家一级演员、净行艺术家、京剧名家、天津三大花脸为邓沐玮、康万生和孟广禄。京剧名角。

康万生先生,他曾经在天津大戏院开办了一个个人演唱会,他是一口气连续演唱了两个多小时,创下了一个奇迹,18出戏,38段唱,让人觉得非常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普遍的一出大戏当中,主角儿也就是十几段的唱。应该说没有好的身体是万万不行的,没有好的气力、没有功底是不可能,那他是不是平常经常参加 体育 锻炼,举举重啊什么的。小时候踢球,后来也不踢了,就是喜欢唱,他一唱就是多唱,多唱就是在多练功,就练自己的耐力,这就是他唯一的秘诀。一口气连唱38段,你甭说一般的演员了,尤其对于他来说,他当时零几年都59岁了,真的是不容易。相信就是,康万生先生他有很多他的戏迷,但是恐怕有很多的观众朋友对他的这个从艺经历,因为我们知道他从艺经历非常的曲折,大家还不是很了解。

有人说呢,可能是他是梨园世家出身,他那个其实不是,家里头没有干这个,他是工人出身,家庭也没有干这个的,就是从小、就是酷爱,从小学八岁时候吧,就开始在门口票房遥吟京剧社,那是每天晚上开锣,他下学以后,他写完作业,他就奔那儿去了,他就钻、就成迷了,到了1958年吧,就考了这个半工半读小红花剧团,转年考了天津戏校,当时老师呢,肚量很宽丶戏码很多,就是花脸的,所有的,叫什么的,武的、花的、文的、武的都有,他的很多。他们就是跟老师按部就班的,好好学,那时候也没有赶上流派嘛,以后才慢慢有点经验了,才追求开了,后来就是一直追求裘派。

他当时在戏校学习的时候,就是学了多长时间,学校那时候是八年制,八年学习,一年实习。当中呢,没到实习呢,就赶上文化大革命运动了,就停止了,到1964年,打四清开始,老戏不让唱了,因为那时候他变声比较晚,又瘦小枯干,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倍儿瘦、倍儿瘦的,一般的小时候扮戏时候,都老师把他抱在箱子上头,因为太小,演不了东西,后来呢,改了样板戏。现代戏呢,他就正面来不了,一切都是反面人物,这时进来就正好演样板戏的时候,来一个小股长,《红灯记》可能是第六场,第六场有一个是斗鸠山这个事,一个切光,当时鸠山喊把李玉和带到那儿去,到刑场,到那儿去,当时有个小股长,挎王八盒子那个,鸦雀无声、一片黑啊,就整个的,就等第七场亮光了,这其中喊一个(句),带李玉和,他喊完以后,观众给他一个掌声,惹祸了,就这个事,李玉和没出来,你一日本兵,你是什么态度,给他无限上纲,他一看实在是不能演了,正面来不了反面惹祸,他就批改内申请、改行,到自行车厂,飞鸽自行车厂的、安装大把,原来把不都是活的嘛,上那把篼吧。那他甘心吗,不甘心也没办法,已经这样了。完事就是部队演出样板戏,就把他招上,当时也不是演出,正面人物还是演不了,只能是清唱,给大伙儿排排练哪,那会儿练练功啊、排排戏,是这样。

1973年他又回到工厂,回来了、回工厂,而且还是不让你回文艺界,到哪儿哪儿到(都)超编,咱那时候还是不行,样板戏还是进不去,改电工他都不要你,怎么办啊,他说就得了,就耗着吧,耗了五年。但这五年当中呢,就不是熟练工了,就学了一个模具钳工,转年1978年,他就无意识遇上他一师哥,他回国以后,他后来在美国了,是拉胡琴的,是他们上面大一班的,他是1958年入校的。无意识,那时候他刚要有点苗头,刚要恢复传统戏啊,说你来段唱唱,康万生一唱,他说嗓子这么好,不行,我一定把你介绍到我们团里去,当时是天津市京剧三团,回到那以后呢,这个团长赵峰同志一看上,就看上他了,当时那个、工厂调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厂子对他特别好,你先去吧,不行你再回来,这一去呢,就是从一月份报到完事呢,到五月份,排了一个《清明雨》现代戏,那时候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就四月份演完了以后,五月份纪念延安讲话那个,他就说咱排一个传统戏吧,排什么呢,他就琢磨,咱干脆就来一个《赤桑镇》吧,当时他呢用了三天,都忘了,那已经十年、好多年不唱了,就找词儿、又找老师问,用那三天呢又把它攻下来了,给攻下来了。攻下来以后呢,头一场是在5月29号在天津市干部俱乐部给唱了一场,他没想到一场,这一场就一鸣惊人了。好家伙,都知道,又出了一个花脸,从哪儿来的,就议论纷纷,当时他也非常高兴,回来以后呢,就感觉到轰轰烈烈了,就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了,这心情就无法表现了,非常激动那时候,就是酷爱,他就是睡觉什么什么,做饭那会儿,他都哼哼,应该说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他的艺术舞台上面,能够向大家展示他的才华,让他的戏迷们有幸又听到了他优美的唱腔,那他在这么多年的舞台生涯当中,他演得最多的一出戏是哪出戏,那也就是刚起头那个《赤桑镇》比较多。

那后来好像又还有《包龙图》这一出戏,这个包四出就是从那个过来的,从《赤桑镇》完事了,慢慢就拓展出《铡包勉》、《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称为包四出,包四出也叫全部《包龙图》。那这个包公戏他觉得就是,虽然说比如说是天天演日日演,但是每天都是有不同的感觉吧,对,一个戏一样,人物、刻画人物、剧情、本子、排练、排顺序也都不一样,人物的感情也不一样,比如《赤桑镇》它就跟那个老包的《秦香莲》又不一样,它那个好像就是自己家里的事,怎么能忍心把自己的亲侄子给铡了呢,这一出戏呢,当初是他师爷1961年在那个展演时候的一个纪念什么什么一个日子跟李先生演的这么一个《赤桑镇》,非常到位,到现在就是所有唱花脸的、唱铜锤的,没有不会的。只要你是唱花脸、唱铜锤的,《赤桑镇》必须得唱,因为它这个太深了,因为它这个词句也好,唱腔也非常到位,还是一个创新的新板式。具体的举个例子,就是他在具体就是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的一些细微的处理,细微处理,他就感觉散板时候,那真是动情,二簧的自幼儿那句、后边那个,就一点“见嫂娘,直哭得,老太太一直在哭,把她儿子给铡了,泪如雨下,纵然是,就上去了,铁面人,也要,他这用小嗓,也要心伤,转过来,还得。劝嫂娘,息雷霆,你从宽着想,恳求嫂娘原谅他,这是一段,哪一段都是比较好,他除了三眼,也是非常高级的。花脸三眼很少,出来,刚给铡了,在这个馆驿上面行走,跺了跺步,琢磨,嫂娘来了我怎么办,我怎么跟老嫂娘说什么呀,这么样,声情并茂,拿这情、拿这唱腔,赢得观众的好评,而且非常难学。

像他从事的这个行当,一般我们叫花脸,又叫黑头、净行,然后就是好像是演文戏的,还有叫铜锤花脸,为什么叫铜锤,这铜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铜锤戏就是指什么呢,现在就是大伙儿所知的就是《大.探.二》,就《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这个就是,因为他是抱着个大铜锤,一晚上唱三个折子,叫铜锤戏,黑头是一个老包,以包公戏为主,叫黑头,当然还有好多了,什么白脸、什么张飞了,就是花脸、架子花脸、铜锤的,铜锤的以唱为主,架子以做念这样为主,当然铜锤也得念,都有。就是铜锤这么分的,以唱功为代表的。

注意到他在《探皇陵》当中有几个唱段,跟原来好像一般的唱法不一样,康万生说唱法基本差不多,就是词句改了,因为他这个改的,当时有一个老文学家现在已经去世了,他看他唱戏时,他说万生,给你提几个词儿,仅供参考,他说行,您说吧,他就说从《探皇陵》起这么说起吧,导板完了,这没有毛病,[回龙]他说你别唱开山府,开山府,朝代也不对了,是常宝童,中山府是徐达,是徐家门的,你改成中山府定国王侯,康万生他说这当然可以了,我这个腔不改,我就改个字,后来还有这个叫家将,掌红灯是不合理的,红字当然是好唱,花脸正得劲,红好唱,这个银呢,最合适,因为这你去吊孝,你不能打着红灯笼去,这红灯你就改成银灯,他说这也可以,这个就太好了。还有那个熄了灯、龙凤阁也不行,这出戏叫《龙凤阁》,龙凤阁就是错,龙凤阁是李艳妃住的地方,现在都唱龙凤阁走,不行,你是探皇陵,就是本身带着家将去吊孝去,这句给改了,还有那个叫家将熄银灯,熄了灯,这个也不合理,你是地下,你要一把灯都吹灭了,你就唱《三岔口》了,所以这个老先生就提出来,他说给改一改,符合 历史 、符合剧情,符合当时那个处境,他就给改了,后来他改了两回,唱了两回,观众给他几个掌声,好,改得好,一定要按这样唱,通过这个就是改革嘛、继承发展嘛,他(咱)们这个也不叫发展,就是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