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摘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1.希望人不把现在生活困难的责任归咎于过去的经验或他人,而是鼓起勇气好好过完自己的一生。

2.阿德勒强调,我们过去的人生对于我们未来打算如何生活丝毫没有任何影响。只要能这么想,我们就能鼓起勇气活下去。

3.痛苦的问题会产生,也可以成为我们好好活过这一生的动力。想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需要永不放弃、奋勇飞跃的勇气。

4.若你能注意到这个世界存在着邪恶与困难,并在这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世界中,用适当的方法,毫不退缩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在改善这个世界这件事上,你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了。不要什么都不做地袖手旁观,而是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做到这一点,就如同我们前面所说的,你已经等同于作出贡献,这么一来,即使这个世界存在着邪恶与不合理的事情,你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

5.乐观主义的态度,是虽然还不知道是否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不要去想绝对不可能,要先做能做的,从办得到的地方开始着手,努力去解决问题。

6.有些人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因为别人都会帮自己做好,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9.不要认为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一切,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在思考怎么活下去的时候,需要的不是追认现实,而是可以超越现实的努力,无论现实的状态如何,都要追求理想。

10.想要发挥超越人生苦难的力量,光是询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向过去追究原因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思考,接下来应该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再怎么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也要努力去做,什么都不做就等于肯定眼前发生的事件。即使你认为眼前发生的事情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也要想想看有没有我能做的事。与其直接肯定人生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有意义,不如想办法超越不合理,努力把人生变得有意义,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1.我实在很难想象人生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意义。没有犯任何错的人只是碰巧在某个现场,所以被暴徒杀死了,或是年纪轻轻就卧病在床等,这些事情本身到底有什么意义?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因为实在太过不合理了。当然,这样的不幸或疾病绝对不是神为了惩罚人引起的,也不是前世的因缘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没有人知道。我们完全无法防止不合理而且悲惨的事件发生。但是,我们拥有超越苦难和不幸的力量与勇气。我们可以从那些不屈服于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命运,勇敢活下去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12.他人不是为了符合我的期待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也不能赋予他人属性。属性赋予等同于命令,所以他人丝毫没有义务遵从这种带有命令意味的属性赋予。

13.自己的价值并不依存于他人的评价。即使有人对我说,你这人真没用,我也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突然变成没有用的人。反过来说也一样,我们不会因为别人的谬赞,使得自己的价值突然提高了。他人的评价无法提升或降低我们的价值。再者,不可能所有人都会对你作出同样的评价。一定有人会对你作出正面肯定的评价。即使没有人给予你很高的评价,你的价值也不会因此减少。

14.人与人互相结合。但同时,个体又是独立的存在。若强调人与人互相结合,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会受到忽视,统一性或类似性则会受到重视。但是,正因为我和他人之间有差异,我们才能与他人结合,若没有差异性,结合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也因为我和他人有差异性,我们才需要语言。

15.即使自己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光是存在,就应该觉得对他人有所贡献。这不是从行为的层面,而是从存在的层面上来说。这么说的用意,是因为有时候我们确实无法通过行为对他人作出贡献。比如说生病就是很好的例子。即使当我们躺在床上不能动,也可以觉得自己是有用的。这和那种不打算改变现状,也就是肯定现状的想法不同。而是即使不做任何事也会萌生贡献感,要产生这种想法需要相当的勇气。

16.人无法离开他人生存,意思就是人属于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但不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理所当然地,世界或他人没有义务要给予你什么。换句话说,我们要给予别人好处,但不用去关心别人有没有给我们好处。我们不应该对他人有所期待。

17.让我们再确认一次,所谓的赋予勇气,是帮助小孩产生自信,相信自己的人生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小孩要靠自己的判断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大人只能从旁协助,不能替他承担责任,也不可以影响小孩的意志,让他转向别的目标。

18.自己没开口,别人不可能知道你需要什么。因此,当我们开口时,不应该用命令的语气,而是要用拜托的语气。

19.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的人会认为,我活着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这个主张是正确的。但是,假如他这么主张,那么当别人提出同样的主张时,他也必须承认。也就是说,既然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在这个世界上。

20.小孩不愿解决问题,与其说是问题太过困难,不如说问题是出在小孩对自己的评价。假如小孩对自己的评价是恰当的,那么即使他最后没有成功解决问题,也不至于一开始就放弃。小孩不愿解决问题,是因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21.大概没有人在责骂的时候不带愤怒的情绪吧,愤怒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责骂人意味着你没有平等地看待对方。假如你平等地看待对方,应该就骂不下去了。即使你真的很想改变对方的行为,也要平等地看待对方,一来,你就会认为不需要用责骂的方式;二来,你也骂不下去。我们只有在把对方看作比我们低一等时,才会骂对方。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被认为比对方低一等时,我想没有人开心得起来。

22.大抵所有人际关系的纠纷,都来自自己插手管别人的问题,或是别人插手管自己的问题。

23.想要达成目标、解决问题,努力是必要的,只要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最终都可以实现。阿德勒引用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话:“他们之所以做得到,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这不是心灵主义。阿德勒提醒我们,时常臆测自己做不到,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辈子的僵固观念。这样的臆测必须根除。阿德勒说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任何事”这句话,必须从上述的脉络中去理解它。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人认为自己有局限。人会拿遗传或才华作为理由,甚至连用心做就做得到的事情,也会用这个借口逃避,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24.他相信美国人不会因为自己英语不好,就不来听他演讲。的确,或许有人会用英语不好为理由,嘲笑、批判阿德勒。但是这样的人背后真正的目的只是想批判,因此他永远都找得到理由批判,英语好不好不是重点。

25.在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一定要保持赋予勇气的方向。个体心理学坚信任何人可以做到任何事,赋予勇气就是要在这份坚信下实行。

26.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虽然不是以他们为中心运转,但这个世界之中一定有他们的容身之处。想要改变熟悉已久的生活形态并非易事,但现在或未来并非由无法改变的过去决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新的生活形态取代旧的,重新修正我们的人生。

27.想要摆脱精神官能症性质的生活形态,只要逆转它们拥有的共通特征以及错误方向的优越性追求的要件即可。错误方向的优越性追求要件有三点:1.控制他人2.依赖他人3.不想解决人生的问题因此。正确方向也就是结合共同体感觉的优越性追求,应该是下面这样:1.不控制他人2.不依赖他人(自立)3.要解决人生的问题。

28.精神官能症患者常说“如果……的话”,他假定某件事发生的话,他就可以成功解决问题,但既然是“如果”,就有可能不会发生。他通过假定某件事,希望把人生往前快转。精神官能症的逻辑就是,“现在、此地”的我被阻止继续活下去。但我们明明只有在“现在、此地”才能获得幸福。

29.我一定要获得关注、一定要大家都注意我,这样的心态并不健康,因为这个世界并非绕着自己转。希望不断得到大家关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种想法本来就是错误,也是不可能的事。这些小孩大概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这个世界是幸福美好的。虽说用悲观的语言描述这个世界并不妥当,但过度美化也会成为问题。

30.母亲过于为小孩尽心尽力,导致小孩无法学会自立,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要靠自己解决,导致这样的小孩只知道拿取而不懂得给予,也不知道与别人合作的必要性。

31.这些人一直往对人生无益的方向前进,“不试着去解决问题,反而把别人的帮助当成唯一的救赎”。

32.阿德勒认为,作为全体之一的个人,会以追求优越性为目标而行动,想要脱离软弱无力的状态而希望变得更加优越,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显而易见的欲望。能让所有人产生动力的,就是对于优越性的追求。

33.只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没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

34.哲学家只会对世界作出各种解释而已。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改变它。

35.有人觉得当理想离现实太遥远时,揭示理想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理想原本就会和现实不一致。比如说,当有一条法律告诫人们不可以偷邻居家的鸡,就表示有人会去偷别人的鸡,假使都没有人偷鸡,那就不需要这条法律了。正因为有人会去偷邻居家的鸡,这条法律才有它存在的意义。加藤周一在谈到日本宪法第九条时提出了这个比喻,他认为法律和现实不一致是理所当然的,正因为不一致,用来作为处罚的法律才有它的意义存在。

36.人无法脱离这个与他人共生的世界独自生存。我会受到他人影响,同时我也可以影响他人。

37.唯有那些知道以自己不了解他人作为前提,努力地想去理解他人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朝理解他人的目标迈进。要是一开始就觉得自己能够了解他人,丝毫都没想过自己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这样的人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他人。总以“我”为视角作思考的人,不仅无法理解他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会变得自我中心。他们无法理解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从来不在乎自己无法理解的人与现象,而是把他们从自己的世界中排除。

38.大部分的人不会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同伴。目光闪躲这件事,即使只有一瞬间也算,表示这个人不想和对方缔结关系。

39.人的言行的目的就是诱使对方作出某种回复。

40.我们和别人往来时,不能说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要在语言、逻辑、常识都能与他人共通的状态下才能交流。

41.人的烦恼,全都来自人际关系的烦恼。终极而言,我们人生中的所有问题,除了人际关系之外,没有别的。

42.独子自小缺乏经历人际关系复杂纠葛的经验,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由于他没有其他的竞争对手,经常能获得父母的关心,或许会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有可能会变成依赖心很重,同时又是自我中心的人。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变成非常独立,努力学习和他人相处的人。

43.重要的不是你被赋予了什么,而是你如何使用被赋予的东西。

44.我们把看待自己与世界的方式看得太过理所当然,明明遵循某种生活形态,或通过它观看、思考、感觉这个世界并采取行动,但自己却浑然不知。换个角度说,想要改变生活形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叫一个人改变他的生活形态,结果那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形态为何,不知从何改起。唯有知道我们都是通过生活形态看待这个世界,而且是带着非常偏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并意识到生活形态的存在,我们才有可能跨出改变生活形态的第一步。

45.就连那些已经被公认是美女的人,也还是会担心自己长得不好看。

46.生气的人可以冷静想想,用生气作为主张自我意志的手段是否恰当。只要他认为生气对于自我主张的传达并不是有效的手段,同时知道除了生气之外,还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就有可能从生气的情绪中获得解脱。

47.生气的目的,是为了主张自己的想法,并强迫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主张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通过生气这样的手段,真的可以把自己的主张传达给对方吗?发脾气这个手段,确实在很多场合中,别人会因此而听你说话,但绝对不是心甘情愿地听。如果生气的人知道其他更有效的传达自己主张的手段的话,他一定会选择那个手段,但生气的人不知道其他手段。因为他有过经验,只要自己发脾气,身边的人就会愿意听他说话。阿德勒认为生气的目的并不是真正驱使人做某件事的力量,而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照自己意思行动,所创造出来的情绪而已。情绪不会控制人,只不过有些人认为可以而已。

48.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就如同刚才说明的,是不敢面对现实,害怕自己即使拼死拼活地念书也没办法拿到好成绩。有时候,我们为了正当化自己的行为,会在事后找理由。

49.人在做某个行为的时候,其实都是当下判断这件事对自己有好处,而这个好处,才是人作出某个行为的真正目的与目标。

50.任何经历本身都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不应该放任自己因为经历的冲击——也就是所谓的心理创伤——而受折磨,而应该要从经历中找出合乎目的的解释。我们不应该被自己的经历决定,而是应该要通过赋予经历意义来决定自己。因此,当我们想把特定经验作为未来人生的基础时,很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决定。意义并不是由状况决定。我们应该通过赋予状况意义来决定自己。人即使经历相同的事情,也不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因为即使经历相同,每个人对于经历都赋予不同的意义。无论是过去的经历或当下面临的状况,每个人赋予状况意义的方式都不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