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银屏挂帅》观后记

如题所述

       

    文/罗汉

      四月二十四日晚, “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观看了秦腔传统名剧《银屏挂帅》。

        该剧讲述的是,唐太宗时,驸马秦怀玉领兵出征,其子秦英在金水桥钓鱼,詹妃之父詹太尉率众过桥,鸣锣开道之声惊散了水中鲤鱼。秦英一气之下竟将太尉殴死。詹妃告上御殿,秦英之母银屏公主绑子上殿请罪,太宗欲斩秦英,银屏、詹妃各执其说,太宗两难之际,长孙皇后出面说情,太宗赐御酒让公主向詹妃赔罪。公主跪求詹妃,口称"姨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望能救下秦门独男,终获詹妃宽宥。最后太宗赦免秦英,命其随母边关援救父帅,戴罪立功。母子统兵,平定了边关叛乱。

      剧中的银屏,是大唐的公主,无论气质、智慧都是卓尔超群的,要演出人物的气质和个性特点,实属不易。感觉闫平吉扮演的银屏公主酷似银屏公主。很多武旦演员,唱功是软肋,且往往有英武之气,却少了女性的柔美。由于这部戏中银屏公主有大段大段的唱,所以很多扮演银屏的演员多以唱功见长,常常前半部门游刃有余,后半部分打戏就有些乏力。而闫平吉以武旦见长,英姿飒爽的同时,又有闺阁旦的高贵典雅,扮相甜美,举手投足、颦蹙之间,妩媚动人,女人味十足。唱腔婉转动听,深情绵绵,却又是绵里藏针,柔中带刚。这倒其次,关键是闫平吉的强项是有一身好功夫,打戏非常精彩。

        剧中秦英为架子花脸应工,扮演者呼延国沛,认识他以后,发现市秦的演出及乎每场戏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要么配角要么龙套,上次看了他在《回荆州》中演乔国老,念白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影响。这处戏中,我是第一次看他演这么重头的戏,表现确实不俗。唱腔高亢豪放,一板一眼都很认真,把少年秦英血气方刚、刚正不阿、桀骜不驯、死不认错的个性塑造得形神兼备,让人对国沛的实力和功底不得不刮目相看。

        按现在的话说,这是一部宫廷大戏,比起当今影视屏幕上宫廷戏斗心计和玩阴谋,虽没有步步惊心,却更加合乎逻辑,符合人物身份和历史规律。看看银屏公主的三段唱,严丝合缝,步步推进,就是一篇结构严谨的演说辩论。

        当唱到“恨只恨莫里沙小儿反上,打来了连环表要夺家邦,詹太尉上殿去拿本见驾,秦驸马领圣旨前去安邦”,虽说是家事,却往国事上引,言外之意,如果斩了秦英,势必影响在外作的附马,搞不好会祸及李家江山的,银屏公主很有政治头脑,不亏为官二代,讲政治,有大局意识。

        儿子性命危在旦夕,救儿事大,本当苦苦哀求 ,银屏却唱道“秦府门现有那三尺御壤,文下轿武离鞍不许声张,太师爷府门过道锣敲响……”。意思是我秦门也是皇老爷子亲封的,在我秦家地盘上,文官下轿,武将离鞍,你老爹倒好,不下轿也就算了,还敢大张旗鼓。委婉的提醒詹妃,这分明是挑衅皇威信,藐视皇权。虽为柔弱女子,儿子犯下人命,公主的气魄不倒,讲政治立场和政治站位。

      然后,因势利导,由硬到软,“太师死把尸体金殡玉葬,命奴才扮孝子跪在一旁……我龙母七十余早晚命丧,扶姨娘作皇太万寿无疆。”在皇宫里面混,最需要的就是权力,以皇后相诱,最有说服力,讲政治前途,最能打动权力场中人。

      整段戏词唱念,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彰显了银屏公主聪明智慧、不服软的性格。詹妃也是聪明之人,借坡下驴,在不答应就太不识相了,权衡利弊,讲政治、讲站位、讲前途才是王道,见好就收。接下了御酒,平息了一桩人命刑事案件。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银屏公主请命挂帅出证,秦英儿做先锋,将功赎罪,既给自己和儿子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又维护了皇权的权威,封堵了天下人的口舌。

      整台戏前半部分靠唱功,后半部分凭做打,闫平吉把握拿捏到位,唱念作打俱佳,把一个大唐公主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

      戏里戏外,台上台下,艺术和生活总是密切联系的。古代和当代中国文化中的人情世故总是一脉相承的,那些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人总结出来的生活哲学和处世之道,正是我们看传统戏的奥妙所在。赏戏曲,品生活,学做人,永远没有至境。(2018.4.24晚初稿,2018.5.1完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