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时怎样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知乎

如题所述

以下是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每一点为一个条目:
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风压是自然通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适宜的外部风环境地区,风压可以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通过风洞试验发现,当风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会产生正压力,而背风面则产生负压力。利用这种压力差,可以实现空气的流通。建筑的形式、与风的夹角以及周围环境都会影响压力差的大小。例如,管式建筑利用这种原理,通过在一定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的通风通道,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从而在大进深的建筑空间中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热压,也称为“烟囱效应”,是自然通风的另一种原理。通过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可以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吸入新鲜的冷空气。热压作用与室内外温差和进排风口的高差有关。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拔风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差要求,并在顶部设置可以控制的开口,来实现自然通风。
3. 风压与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通常相互补充。一般而言,在建筑进深较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通风,而在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利用热压通风。例如,位于英国莱彻斯特的蒙特福德大学女王馆,建筑师通过将建筑分成一系列小体块,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同时小的体量使得自然通风成为可能。实验室、办公室等进深较小的部位利用风压直接通风,而报告厅、大厅等部位则更多地依靠热压进行自然通风。
4. 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某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可能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特别是在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城市,自然通风可能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通过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并采用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
5. 双层维护结构
双层维护结构是生态建筑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可呼吸的皮肤”。它由双层或三层玻璃组成,并在两层玻璃之间留有空气夹层,配备可调节的深色百页。在冬季,空气夹层和百页可以帮助加热建筑外墙表面,有利于保温采暖;在夏季,则可以利用热压原理将热空气排出,达到降温的目的。对于高层建筑,双层维护结构可以避免直接对外开窗造成的紊流问题,并更好地控制室内外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