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奠基人是?

如题所述

野望 [唐] 王绩

正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拼音
dōng gāo báo mù wàng , xǐ yǐ yù hé yī ?
shù shù jiē qiū sè , shān shān wéi luò huī 。
mù rén qū dú fǎn , liè mǎ dài qín guī 。
xiāng gù wú xiāng shí , cháng gē huái cǎi wēi 。
注释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隋唐时期,在山西有一户以“诗书传家”著称的儒学世家,从这个家族中走出的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但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不是王勃,而是王勃爷爷的弟弟王绩。
提到王绩,你可能对他一无所知。如果不是读了《野望》这首诗,我恐怕对他也是豪无兴致。但是,当你对他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喜欢他,正是这样一位在当今社会知名度极低的诗人,成为唐诗乃至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无法绕过的存在。
自古至今我们从来不缺少神童、学霸,王绩就是其中的一位。据记载他十一岁只身拜见权臣杨素,语出惊人,满座皆倾,一时被称为“神仙童子”。他的侄孙王勃也是一位神童,小小年纪就上书宰相,不过王勃那时已有十四岁,同他的这位爷爷比起来还是要逊色几分。王绩虽然少年成名,但他的仕途并不平坦,曾经三仕三隐,其原因多少都会和“酒”扯上点关系。

诗人似乎总要与酒结缘。爱酒甚者,前有以酒避祸的竹林七贤阮籍、白衣送酒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后有月下独酌的诗仙李白、把酒问天的文豪苏东坡,但最爱酒者非王绩莫属。
王绩第一次出仕是在隋朝,本可以在朝中谋个不错的官位,但他却喜欢不羁的生活,最后放弃朝中的官职,到地方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丞。在那里他“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过得逍遥自在。他说自己喝酒是“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他就是为了喝酒而喝酒,无关其他。他酒量很好,总是自己未醉别人先倒,他由衷感慨:“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他又常常晃动着钱袋揶揄酒家:“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因为酒他生活得洒脱,也因为酒他被同僚弹劾丢了官职。“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他想着年少时的志向,如今却“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心中满是郁闷,他不知自己该去哪里,叹息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还好他看开了一切,非常豁达地念上一句:“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自此归隐田园。

第二次出仕实在有些迫不得已。隋亡唐立,朝廷征召前朝官员以弥补人才缺失的窘境,王绩赫然在列。物是人非,昔日那个翩翩少年公子此时已近不惑。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总会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所以,当他的弟弟问他再次当官感觉如何,他苦笑一声:“良酿可恋耳!”对于王绩来说,工作实在枯燥无聊,只有几升美酒值得留恋。原来根据当时的规定,王绩这个级别的官员每天可以分得三升美酒。如果没有这三升美酒的诱惑,王绩恐怕早已挂印而去。做官只为有酒喝,一个人爱酒爱到如此程度,古今第一人也!他的上司听说这件事之后,下令每天给王绩增加到一斗酒,王绩因此获得“斗酒学士”的雅号。即便如此,这份枯燥的工作依旧没能留住王绩,两年以后王绩称病辞官还乡。

第三次出仕也是朝廷征召。这一次王绩答应得非常痛快,而且还向朝廷提出自己想做“太乐丞”,去给一个名叫焦革的官员当助手。起初,朝廷没有同意,他们的理由是按照王绩的资历可以当更大的官,让他去当一个太乐丞,真是大材小用啊!可是王绩却很坚持:“这是我平生之愿啊!”看着王绩满脸诚恳,朝廷终于同意王绩任职太乐丞。这一次王绩真的喜欢做官了吗?非也!王绩身在魏阙,心在江海,他之所以心甘情愿做个太乐丞,无外乎还是一个“酒”字!原来,焦革擅长酿造美酒,王绩正是奔着他那一身的酒香去的!后来焦革去世,他的妻子仍然给王绩赠送美酒。没过多久,焦革的妻子也去世了,王绩喟然长叹:“天不使我酣美酒邪?”这是上天不让我畅饮美酒啊!没有了美酒,要这官职还有何用?王绩一拂衣袖,再次辞官而去!

这一次他再不留恋世间凡物,寄情于山水之间。他的偶像是陶渊明,他也一直追随着陶渊明的脚步,想要做一个“隔世渊明”。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他就躬耕东皋,自称“东皋子”;陶渊明宅边种柳五棵,写下《五柳先生传》,他也淡然一笑:说什么“斗酒学士”,太小看我的酒量,其实我是五斗先生!于是他也给自己写了一篇自传,名曰《五斗先生传》。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在山间水旁,他体会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心境;“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在林下河畔,他看到了陶渊明悠然南山的景致。“归来南亩上,更坐北溪头”,他不再为俗事所扰;“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他不再为凡心所困;酒醉之前,他不再慨叹时光易逝,他说“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酒醒之后,他不再思虑明天的明天会怎样,他说“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
他举起了三杯酒。第一杯洒在身前,敬阮籍、陶渊明和金粉六朝远去的背影;第二杯洒在身后,敬李白、苏东坡和磅礴唐宋渐近的声息;第三杯洒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只说一句:“请五斗先生喝酒!”

之于诗歌,王绩最大的成就是扭转齐梁余风,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清代翁方纲评价他说:“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转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唐诗鉴赏辞典》袁行霈)
《野望》是最早的一首律诗,全诗围绕一个“望”字铺陈开来。在诗人的眼中,树林点缀着秋天的颜色,远山笼罩着落日的余辉,牧人挥舞着长鞭驱赶着牛犊悠闲地返回,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缓缓归来,这是一份城市中少有的恬静。但是在这恬静中诗人的内心却有几分彷徨,自己就像南飞的乌鹊,绕树三圈,却又无枝可栖,自己的寄托在哪里呢?我们不用为诗人操心,末两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无论是牧人还是猎马,虽然没有一个相识的人,但这不正是退隐生活的一种追求吗?在长歌中,他想到了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以采食野菜为生,最后死节之事。所以,那一抹苦闷瞬间消失。的确啊,高洁之士必能抛却物己,超然物外,纵使周边无一能言语者,但千古自有知己,足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30
不才,正是在下,追问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