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如题所述

应建立一套更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任。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高校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部分研究型大学一年的科研经费已经达到20多亿元。但是,还存在部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告诉在座的政协委员,有一次到高校进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调研,发现3年前购进的一台先进设备至今尚未开箱,而按照发达国家的使用情况,这样的设备更新周期恰是3年。也就是说,设备还没投入使用就已经沦为淘汰品。
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财政部正在合作开展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并预计今年将扩大绩效评价范围。与此同时,普通高等学校已经启动全面预算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告诉记者,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每个季度都要报送会计报表,接受监督检查。
尽管正在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但方式方法仍然有待完善。
闵维方提出建议,应设计一套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教育经费使用评价指标体系,如为评价设备人力资源、教室的利用率提供一个参照系,减少资源浪费。
在对科研经费实施预算管理时,胡凌云反映,由于科研进程不可控制,所以无法准确把握科研预算,经费发生不完全按照预算发生,还需努力寻找符合科研项目规律的预算管理。
另外,闵维方提出“体制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他希望能够打通科研和高校两个系统,让高校最具有创造力的研究群体能够利用先进的设备资源取得更多研究成果。
“科研经费分配应更加科学化,资源配置应反映教育中的成本行为的客观规律。在资源配置方式中嵌入激励机制,让资源分配更加透明、公平。”闵维方说。
每所高校都应引入总会计师
如今,部分高校的资金规模已经相当于一个企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年的各种经费达40多亿元,其中科研经费有22亿元左右,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如何把钱用好管好,需要专业化人员。”胡凌云说,为适应高校当前的经费管理和财务运行情况,总会计师的设置很有必要。
事实上,这样的经费规模并非全国高校中最大的。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一年的经费已经达到70多亿元。
与过去相比,高校财务管理有了很大改进,但是,委员们一致认为还应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经费尤其是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目前,教育部直属院校已经在公开招聘总会计师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多数受访的政协委员认为,高校设立总会计师岗位非常重要。“而且,每所高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总会计师。”闵维方说。
对于高校设立总会计师的要求,委员们一致认为“总会计师人选应该是熟悉高校运行规律的专业化人才”。来自高校的政协委员们希望教育部以后公开招聘总会计师时,能够由教育部和高校联合招聘,教育部从专业资质上把关,确保受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由高校来衡量这位专业化人才是否适合自己的学校,尤其是对教育规律的熟悉程度。
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人员队伍还不能令人满意。有的是从教师岗位转到财务岗位,有的是学校教师或者职工的家属,这些人员并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包括分管财务的校领导也多是财务的外行。
对此,闵维方认为应该加强对分管财务的校领导、总会计师、财务处长等高校财务管理干部进行经常化、滚动式的培训,这对于教育成本分析、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提高都有益。
高校的经费来源多样,包括社会捐赠、财政拨款、学费、学校基金等多个渠道。闵维方希望在增加科研经费的同时,高校能够统筹经费的使用权,当然,还需要一套监管办法让高校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扩大这种自主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