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自己变老这件事?

如题所述

1
每到“青年节”,每每看到、听到“青春”两个字,就会想起王蒙的《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
大概是对青春的贪恋,我觉得自己依然有着过“青年节”的热情,和资格。至此,也不曾觉得失去了青春。倒是对90后们声言已经步入“中年”感到友邦惊诧——老,是早晚的事,是总有一天的事,是必然、甚至是永远的事,干嘛那么着急?我不觉得青春短暂。青春跟年龄无关。如果一个人18岁就觉得自己老了,跟80岁还觉得自己很年轻的人,生命呈现的不是一种状态,后者青春依旧在,前者只是老了没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臧克家写的。多年前就有人说“你老了”。我的确非常讨厌别人提醒我“你老了”,甚至还写过一篇文章《闪开,那些说“你老了”的人》(点击可阅读)。“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当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年龄,实在毋需他人提醒;我当然知道生命的规律,就像知道每个人终将会失去青春,甚至失去中年,失去老年,直至失去生命,归于尘土。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开始生命的另一场轮回。
2
在许多国家,如北欧,老人是一种骄傲和幸福。在我们这个社会,“让老人感到骄傲和幸福”,似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从昨天开始看一本书。是被书名吸引才买来的。
因为不肯承认“老了”,我需要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因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年事已高,都在望七奔八的年纪,需要陪伴着他们一起慢慢变老;还因为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声音甚嚣尘上,需要提前做点功课……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作者拉姆•达斯,曾写过一本畅销书《活在当下》,销量达200多万册。
拉姆•达斯65岁时得了中风,全身瘫痪,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开始漫长的康复过程。他此前从事过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这本书是在他中风前写成的,但被编辑退了稿。中风后,他终于对“老”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怎样用冥想和完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来减轻痛苦。他想告诉人们,“必须换一个看待生命生老病死的角度。”“不要做智慧的长老,要做智慧的化身”。
因为老了,因为老过,因为老着病着经历着,拉姆•达斯的这本书极具“现身说法”的作用。青年们读这本书着实早了点儿,但“不知死焉知生”?在理论上先了解“老”是怎么一回事,对自己大有大有裨益。还有,这本书可以推荐给父母阅读(需要一点直面的勇气)。
这本书又可以看作是一本学习“变老”的工具书。每一条小标题都显得“政治正确”,都想做课堂笔记:
正确看待日渐衰老的自己;
到了年纪就要服老;
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
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慢下来;
列一份衰老可能带来的“麻烦清单”;
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问题……
等等。
3
早上在朋友圈看到关于琼瑶和平鑫涛的文章。
3月份刚刚写下《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点击可阅读)的琼瑶阿姨,眼下面临着一个家庭难题:她90岁的丈夫平鑫涛正在“失智”。关于 是否接受插鼻胃管治疗,她与继子女“杠上”了,哽咽宣布将老伴交给继子女,而且怕自己情绪失控,再也不会去看平鑫涛了,她称“我的人生一败涂地,书也不会再写了。”看了琼瑶致继子女的信,觉得她79岁了,仍有一颗(脆弱的)少女心,处理问题是情绪化的方式。年轻时,平鑫涛为了爱抛家弃子,与琼瑶的爱情纠葛了十年,终成眷属,至此已相伴38年。如果有所谓的“灵魂伴侣”,他们应该算是一对吧?38年时间,成就了彼此的事业和声名,一个写作,一个出版发行。终于还是有老了的一天,他们也和普通百姓一样,面对生死,面对家庭纷争。
平鑫涛已中风失智,再也不会参与到这场纠葛,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任何的交待和安排。只留下至亲至爱们,为他的病老、治疗方式,“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别说如此复杂的家庭背景,即便是同胞的兄弟姐妹,如果遇到“插拔管”的问题,一个说“拔”另一个说“不拔”,都可能造成情断义绝。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琼瑶的家事里,我站在琼瑶一边。她是离平鑫涛最近的人,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亲密关系优于亲子关系,现家庭关系优于前家庭关系,继子女需要在尊重琼瑶的意见的前提下插手父亲的治疗……以琼瑶和平鑫涛的智慧,其实已经做足了“会老”的功课。
做足功课尚且遇到这样的问题,普通大众呢?
家族里有个长辈当年是癌症晚期,直到临终都在积极寻求治疗。最后一次送到医院,清醒时跟家人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那么热爱生命、想要活下去的人,需要插“胃鼻管”家人肯定是支持的呀!同事的奶奶年届90身体硬朗,她说老人家最担心的是自己病了家人“不给治”。老人曾偷偷对这个孙女说:“要是我不能动了,你爸和你叔不送我到医院,你要送我去……”孙女频频点头,老人才心满意足。说到底,人们到底还是应该尊重每一个衰老的个体自己的选择和意愿。也要在青春年少、身体健康之时,为“老”做些准备,包括身体、心理及至灵魂。4
“老去是一次接近智慧、知足以及与灵魂紧密相通的机会。”终有一天,你,我,每个人都会步入“最坏”的境地,与疼痛、衰老相伴,且会迎接死神的到来。
拉姆•达斯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里,告诉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人完全可以在痛苦中心平气和地活在当下”,通过学习,能够应对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身心灵的问题。
作者60年代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因离经叛道的行为被哈佛辞退。为追求人生的真义,他曾赴印度灵修。这本书里,也可能会有受过多年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人不太认同的观点,比如作者相信“灵魂能够越过死亡,得以投胎转世。”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老,哪怕死,也可以老得好看一点、舒展一点、有尊严一点。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步入荆棘之地。”活得明白、走得欢喜,带着满满的爱,甚至莫名的喜悦,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转折,因为懂得,所以从容;因为了解,所以能够淡定地“接受”、“面对”,然后“放下”。
青年,愿你永远年轻;也愿你学会,老。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5

变老是自然规律,没什么人能逃过。面对必然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接受,不要做一些无谓的挣扎。但是,变老可以,变丑,真的接受不了啊.......

随着我们的老去,皮肤的锁水能力会渐渐变差,皮肤的弹性会慢慢变弱,头发会慢慢变白然后慢慢掉光。老人斑会慢慢爬上我们的皮肤,脸上从一开始的细纹,眼袋再到后来的松弛充满褶皱......看着自己容颜衰退,感觉就像在经历一场酷刑。没错,对于还年轻的我来说,我现在就是这么肤浅。

但除了此之外,我觉得,外貌的衰老其实不是真的丑陋,真正的丑陋是你的内在。有的人哪怕老去,也是优雅地老去的。她们在老去的过程中无谓岁月在他们脸上做的雕刻,用自己的气质抵挡了岁月的侵蚀,对他们来说,老去是一场旅行,你在走向生命的尽头前遇见的不同的风景。而有的人,把老去看的太重,抗拒生命的这个过程。这样的人,哪怕用了肉毒杆菌和玻尿酸资金其他我没听过的防腐剂,你也会觉得他们一点都不年轻,甚至觉得他们有点为老不尊的感觉。

看待老去,我当然也希望自己可以让外表的模样衰老得慢一点点,因为我不想变得太丑,但如果我修炼出只有经过岁月沉淀才能显现的气质,那么,我相信,那个时候的我虽然老了,但一点也不丑。

因此,看待老去,我认为,我们要有收获地老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