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和QQ都有已读功能,而且还很常见?

如题所述

用户对“已读未读”功能一直抱有特殊的情感。作为消息发送方,希望能看到对方“已读”,作为接收方,又希望对方看不到自己是否看到了消息,是双标无疑了。

2020年底,腾讯QQ在官方微博发起投票“你希望QQ出已读功能吗?”引起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相关话题甚至登上头条。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一半的用户选择了“你出我就卸载QQ”选项,可见大部分人是讨厌这个功能的。截止2022年,我们仍然没有看到QQ上线已读和未读的功能。

添加“已读”意味着会增加用户交流的负担,聊天双方的反馈与否,都会增加沟通成本。久而久之,会使用户变得焦虑,减少甚至放弃使用相关产品。

熟人社交软件也有使用“已读”功能的先例。

Line是一个由日本公司研发的即时通讯软件,在日本及中国台湾使用较多。这个软件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大陆的微信,Line就自带已读功能,给用户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于是就产生了下面这个表情包:


既然用户讨厌“已读”功能,为什么它没有被消灭呢?相反,我们在很多地方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电商平台。

当你在淘宝购物,有问题咨询客服时,就会用到“已读”功能。


熟人社交场景下,用户希望在沟通过程中,有一定的缓和空间,可以想想怎么回复、迟一点回复,或者假装没看到,“已读”功能会彻底终结这个空间,伤害用户体验。

与熟人社交不同,购物场景下,“已读”功能反而会提升用户体验。商家再也很难假装看不到消息,或者延迟提供售后服务,这也是淘宝等电商平台选择“已读”功能的原因。

此外,这个功能还可以在发生交易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的即时通讯系统中,就具备了已读功能。当纠纷发生时,买家或者卖家不能以没有看到消息为借口申辩。

“已读”功能在办公协同领域也发挥着重要角色。

办公场景下,要求沟通双方必须尽快回复对方消息,追求效率。有了“已读”功能,消息接收方会在看到消息时,迫于压力尽快给对方一个回复,以提高工作效率。主流的办公协同工具,例如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都具备这样的功能。


有人可能要问,“已读”功能很伤用户体验,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国外即时通讯工具Telegram给出了答案,同样是和微信、Line一样的社交工具,Telegrami很好解决了接收方与发送方之间的这种尴尬。它把“未读”更换成了“已发送”,仅文案不同,用户的接收程度却有很大的改观。

“未读”,似乎表示着一个无法确定的或者未完成的状态,表示对方还没读到你的消息。你也会担心对方到底有没有收到有没有看到这个消息的推送。

“已发送”则完全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了,它在向你传达一个讯息,就是“你的消息已经成功发送啦!”,在这个时候发送出去的消息反而有了一种完成感,不会更纠结于它的已读状态。

现在的社交APP开发为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互联网毕竟是虚幻世界,所以商家在对于注册的用户的在隐私保护或者会人们使用个账号的真实性上要做好安全验证,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使用安全性。社交APP应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基础,在原有的社交模式上进行创新,致力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社交服务方案,从而让用户享受到更优质的社交体验。那么这一款手机APP是如何解决用户社交需求的呢?


1、实名验证:为了给用户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的社交氛围,这一款社交视频APP制作要求每一位用户在注册时必须提交真实有效的个人身份资料,并且得通过平台审核方可。

2、好友推荐:它会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为用户推荐兴趣爱好一致的小伙伴,而用户可以在线进入私聊,让双方的聊天变得更加方便,从而让用户快速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3、社交视频:这一款社交视频APP系统主要以视频为中心,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视频,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线去查看。另外,在这里,用户可以一键关注喜爱的视频达人,让用户的视频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4、社交活动:这一款平台利用便捷的智能手机端,在线下各大城市中开展各种社交活动,而用户只需在线报名参加即可。另外,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社交需求,社交视频APP开发把活动细分化,每一个活动的内容都有所不同,让用户快速体验到个性化的社交服务。

社交APP往往也是让人花较多时间的一种APP软件,人们容易沉溺于其中,如现在的社交APP适当引入防沉溺机制,减少用户过度依赖这些互联网产品使用,使得APP与人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