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沃克做什么的

如题所述


赫尔曼·沃克
赫尔曼·沃克(1915年5月27日-2019年5月17日),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利策奖得主。
赫尔曼·沃克以现实主义笔法创作战争题材小说而享有盛名,创作有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凯恩舰哗变》(被改编成话剧《哗变》),以及《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两部西方描绘“二战”经典著作。沃克创作的《战争风云》曾被人誉为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9年5月17日,赫尔曼·沃克去世,享年103岁。
中文名:赫尔曼·沃克
外文名:HermanWouk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纽约
出生日期:1915年5月27日
逝世日期:2019年5月17日
职业:美国小说家
主要成就:凭借《凯恩舰哗变》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代表作品:《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
人物生平
1915年5月27日,赫尔曼·沃克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区,他的父母是俄裔犹太移民。他的母亲伊瑟·李·斯库瑟孕育有三个孩子,赫尔曼是第二个孩子。沃克的父亲艾伯拉罕·以撒·沃克辛勤工作以养家糊口,凭借自己的努力使家庭摆脱了贫困,还开办了一家洗衣店。13岁时,沃克的外祖父门德尔·莱布·莱文从明斯克来到美国与他们居住在一起,并负责对外孙进行正统的犹太教育,这让年少的沃克感觉到非常沮丧。不过,犹太教最终成为沃克个人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
1934年,赫尔曼·沃克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和哲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他还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幽默杂志《哥伦比亚小丑》的编辑。
1937年,赫尔曼·沃克进入美国财政部工作,还在一间神学院做兼职教授。珍珠港事件后,他加入美国海军被派往南太平洋,参加了新的格鲁吉亚战役、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和帕劳群岛战役、吕宋岛战役、灵加延湾入侵和冲绳岛战役。
1945年,赫尔曼·沃克与贝蒂·布朗结婚,沃克习惯于将自己的作品阅读给妻子听,1979年贝蒂成为沃克的出版经纪人。两人的婚姻持续了66年,直到2011年妻子去世。他们育有三子,其中一子不幸夭折。
他的处女作《奥罗拉岛的黎明》主要就是在服役期间创作的,出版商将合同送到了他服役所在的船上,这部小说出版于1947年。
“二战”结束后,赫尔曼·沃克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的生涯,成为职业作家。1948年,沃克创作并出版了《少年赫比》。
2015年出版的《水兵和小提琴手》是赫尔曼·沃克的最后一本小说。
主要作品
20世纪70年代,赫尔曼·沃克先后出版了《战争风云》(TheWindsofWar,1971年)和它的续篇《战争与回忆》(WarandRemembrance,1978年),在同一时期,施咸荣等译的《战争风云》以内部发行的方式被译介到中国,吸引了众多读者。这两部作品是西方描绘“二战”的经典著作,《纽约时报》曾评价称,“仅凭《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便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堪称用小说艺术展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它以美国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一家为中心辐射开去,描绘了一幅大规模世界战争的真实、宏伟的图景。书中人物众多,上至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交战各国最高领导人,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老百姓,都在作者的笔墨之下出现。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全书篇幅很长,但读来毫无滞涩繁重之感。赫尔曼·沃克显然是位善于布局谋篇、巧于急张缓弛的故事大家,他让维克多·亨利一家以及与之有关的众多人物尽可能但又合乎情理地置身于人们都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使读者随着故事的进展,不由自主地为这些人物的命运而担忧、紧张、欣慰、悲哀;同时,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又让读者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比之下,《凯恩舰哗变》的场景就小多了。它只是讲了在太平洋战场一艘美军军舰上发生的“哗变”事件,人物也主要是一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全书描写的是战争中的一个侧面,但对战争与人们关系的反映却是比较全面的。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赫尔曼·沃克以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多舛取胜。他的这几部小说,故事情节都用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书中基本没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人物性格都从对话和行为中表现出来,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不打断读者的阅读思绪,让读者不知不觉地陷入书中规定的人物和故事之中,手难释卷,印象深刻。
赫尔曼·沃克的作品让人百读不厌,除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之外,还在于它的真实:故事细节上的真实和历史事件上的真实。沃克为写作《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足迹几乎遍及欧、亚、非大陆数十个国家,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采访过几百名经历过二战的人。正如作者所说:书中关于亨利一家的人物和事迹纯属虚构,但有关战争的史实是确凿的,统计数字是可靠的,那些大人物的言行要不是根据史实,便是根据可靠的记载。真实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对史诗性作品来说尤其如此。
赫尔曼·沃克把自己的文笔着落在战争上,自然不是为了用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来吸引读者,而是有他深层的思考。战争,作为“一种古老的思想习惯,一种古老的心理状态”,几乎贯穿于人类的全部发展过程之中。举凡人类社会的美好、丑陋、善良、残忍,都能在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以前的统治者、现在的“政治家”来说,战争不过“是政治的继续”,是运筹于他们心中的一种决策,一种选择;而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来说,战争则是让人们付出血泪的一种诅咒,是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基于此,沃克没有把自己的作品简单地写成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主义赞歌。在他的笔下,既写了如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父子三人(《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威利·克依斯(《凯恩舰哗变》)等人一样由普通人成长的英雄,又对像历史学博士埃伦·杰斯特罗、外交官莱斯里·斯鲁特(《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等一样软弱、自私和正义感交织在一起的人给予了理解,甚至对像海军舰长菲力普·魁格(《凯恩舰哗变》)一样因不堪战争压力而变得偏执、胆怯的人物也表示了同情。沃克的作品告诉人们:战争或许能判别出人们的无畏和胆怯,但人类却不是为战争而活着的;文学描写战争,不是为了赞美战争,甚至也不是为了赞美战争中的“英雄主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战争题材作品呢?赫尔曼·沃克在《战争风云》的《作者前言》中说的一段话,也许道出了原因:“《战争风云》的主题和宗旨,可以在法国犹太作家朱里安·班达的几句话里找到:如果世上确有和平存在,那么这种和平并不是基于害怕战争,而是基于热爱和平。它不是行动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上的成熟。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渺小的作家可以为和平作出贡献,而最有力量的法庭却无能为力。”
人物逝世
2019年5月17日,赫尔曼·沃克病逝于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市的家中,享年103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