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如题所述

广安区: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调优产业结构深化产业发展

作为农业大区,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是广安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区遵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的思路,始终把调优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深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抓,全区现代农业产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崇望乡白庙、双胜、曙光村,一片片龙安柚基地见证着这块土地的产业发展之变。崇望乡党委书记唐道君介绍,以前村民们在地里种植传统的玉米、红苕等作物,一年下来挣到的钱只能维持生计,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效益高的龙安柚产业,并在柚地套种蔬菜,有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亩均收益由以前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

广安区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的要求,在各乡镇举办“田间课堂”,对果农开展春管技术培训,参训人数达3300人次;在兴平镇建立起千亩标准化柠檬产业示范基地;在龙安乡、崇望乡建立起3000亩龙安柚春管示范基地,今年新发展优质龙安柚3000亩,优质桃、李、梨3000亩。抓好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该区今年挑选蔬菜优质品种12个,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5.8万亩,规模种植海椒1.8万亩,为每个贫困村免费发放海椒苗600万株。同时,该区积极稳定优质粮油产业,在悦来、大安、杨坪等乡镇建设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集中成片发展优质水稻3.5万亩,在大安、悦来、兴平等乡镇持续建设玉米、大豆核心示范片4.6万亩。今年,全区小春粮食生产面积达17.9万亩,油菜播种面积达14.7万亩;大春粮食播种面积达54.89万亩,优质水稻播种面积达20万亩。

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土成块、路畅通,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基地内,按区域栽种起了桃树、玉兰树、樱花树、梅花树等各类树苗。业主蒋祖胜告诉记者,区农业部门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原来小块田土及坡薄地改造成大田大土,并规划建成生产便道、排灌沟渠等,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这里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农业业主抢手的“香饽饽”。

广安区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该区已顺利完成龙安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0万元;建设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三级以上标准农田0.9万亩。同时,该区积极加快农机推广工作,1至5月全区新增农机1350余台(套),机耕面积达21万亩,农机总动力达49.5万千瓦;机电提灌站和机耕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彭家、井河两个乡镇机耕道硬化4.7公里,在崇望乡、大安镇等6个乡镇新建6个机电提灌站。

培育经营主体产业扶贫迈新步

在大安镇福城村和南桥村,该镇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和助手操控着两台植保无人机,在田间喷洒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合作社目前共流转土地11万亩,全部采取“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方式,发展水稻栽植、蔬菜种植等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升,带动了周边12个村的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在广安区,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并非孤例,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涌现,发挥出明显的辐射带动效应,有效提高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广安区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区在贫困村积极开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精准脱贫”行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等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目前,该区在兴平镇、大安镇等贫困村新建综合信息服务点10个,引导7家农业公司、40家农民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8家食品加工企业、3家农产品流通企业、4家农产品互联网企业实现网络销售2000余万元,实现助农增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