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为什么叫战略转移?

如题所述

红军之所以进行长征,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认为“左”倾冒险主义控制苏区后,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错误使苏区由盛到衰,最终导致战争资源枯竭,红军失去立足之地。具体来说,其错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左”倾的土地、经济政策使苏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受到限制;
(二)财政政策的失误导致苏区财政拮据,红军给养失去有力保障;
(三)苏区连年出现的粮荒使红军军粮常处紧张状态之中;
(四)庞大的军政队伍超过了苏区的负荷能力;
(五)不能有效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使苏区物资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上述情况表明,土地革命后期,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苏区经济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红军除了转移,易地求食外,别无它途。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
1.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全国确立,蒋家王朝“大一统”局面出现,使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消失,红军只有转移方能生存下去。
2.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逐步深入人心,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日益发展壮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危及蒋介石统治之势。故蒋必欲花大力气消灭之。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必须转移。
3.“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不得不相应调整政策,实施转移。 战略转移即作战计划的调整,其中包含战略目标和战争性质的改变。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30
 怎样看待长征进行的战略转移,要从主观性和客观性,根据当时的形势、动机、过程与结果,依据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用事实回击谣言。
  首先看形势。自称"100%布尔什维克"的王明推行"左倾"路线,高喊"用鲜血保卫苏维埃""一切为了前线上的胜利""不让敌人蹂躏一寸土地"等口号,却使"白区损失了百分之百,苏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为了"保存活的力量",战略转移是当时的必然选择。毛泽东曾说过,"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长征就是保存有生力量的战略转移,是在没有路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从而跳出包围圈。
  其次看动机。离开根据地是为了继续革命而不是简单生存。方志敏被俘,敌人以高官厚禄诱降他,生与死一念之间。如果真是只为了简单生存,他不会选择英勇就义。重读他的狱中文稿,里面提到最多的是"死":随时准备死、怎样死、死前再抓紧为革命做点什么。他写道,"死是无疑的了,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他牺牲时只有三十六岁。重读陈毅元帅的"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让人长叹不已。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样的英雄气概,怎么能说是只为了简单生存?!
  三看过程。如果没有继续革命的觉悟,红军的队伍就可能散伙回家,当然就没有后来的成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因为动机是为了坚持革命,所以才能经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却没有溃散,才能涌现出无数"一袋干粮"和"七根火柴"的感人故事,才能"四渡赤水"避免了重蹈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危境。光荣而艰苦的路途,对勇士意味着牺牲和重铸。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长征,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终极考验,通过了这种考验,才有能力在困难和艰辛中创造新的中国。
  最后观结果。"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很大程度上也是红军长征的结果。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还有八万多人,到达陕北时只剩几千人。对前仆后继的革命者而言,这是一堆可以燎原的火种。
第2个回答  2019-08-30
长征的原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目的:
  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第3个回答  2019-08-30
红军之所以进行长征,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认为“左”倾冒险主义控制苏区后,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错误使苏区由盛到衰,最终导致战争资源枯竭,红军失去立足之地。具体来说,其错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左”倾的土地、经济政策使苏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二)财政政策的失误导致苏区财政拮据,红军给养失去有力保障;(三)苏区连年出现的粮荒使红军军粮常处紧张状态之中;(四)庞大的军政队伍超过了苏区的负荷能力;(五)不能有效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使苏区物资短缺现象十分严重。“上述情况表明,土地革命后期,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苏区经济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红军除了转移,易地求食外,别无它途。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1.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全国确立,蒋家王朝“大一统”局面出现,使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消失,红军只有转移方能生存下去。2.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逐步深入人心,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日益发展壮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危及蒋介石统治之势。故蒋必欲花大力气消灭之。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必须转移。3.“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不得不相应调整政策,实施转移。 战略转移即作战计划的调整,其中包含战略目标和战争性质的改变。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第4个回答  2019-08-30
由于当时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