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官修《明史》中,明朝到底被“黑”的有多惨?

如题所述

在明史等相关史料里,对明朝概述多是成反面,对此更是有人提出了明朝是一个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的观点,明朝也因此被很多人视为中国历史上得一个黑暗时代。


关于明史,实际从清代至今,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考证研究,著述也称得上汗牛充栋。只不过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埋没了一批人才。可以讲,明史的重要,超过任何朝代的历史,读懂明史,你才能了解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更能明白所谓的官场文化,帝王权谋等等。
实在讲,对照明史中的人物,你仍能从今天的现实中找到对照的人物。早期的朱皇帝,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中期的张居正,严嵩,夏言,高拱,徐阶等,今天依然活生生,仍然能找到,那就看你的慧眼吧!


再讲另一件事,最著名的明史专家应该是吴晗吧,此公学识过人,连胡适对其刮目相看,甚止深得胡大师青睐。建国后,以学者身份从政,官居北京付市长,文革中残遭迫害至死。这属于学而不用,理论与实际脱钩,犯了赵括同志的纸上谈兵的错误!一个明史通,看不透政治风云,不会明哲保身,激流勇退,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可惜可叹!


因为《明史》是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编纂的,当时还很多反清复明的势力,把《明史》写的好了,那满人就无法统治汉人,所以先黑了明朝,打消人们反清复明的念头,而且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9
清代先是兴《明史》案,杀了私修《明史》的,后来,开始官修《明史》,所以这个私修《明史》和官修《明史》,肯定有较大的区别。比如私修《明史》认为努尔哈赤父祖之死,责任人是尼堪外兰(努尔哈赤本人应该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十三幅甲起兵,一开始就是打尼堪外兰,很久以后,羽翼丰满后才搞出了“七大恨”,而且后面的六恨,多半是与叶赫部在明朝争风吃醋之事,如果这第一恨真的站得住脚,用得着这后面这不相干的争风吃醋之事吗。)

但官修《明史》是康熙朝,而大规模删改古书,则是乾隆朝,乾隆朝在大规模删改毁禁古书时,还禁了其父的《大义觉迷录》,也可见同样是兴文字狱,乾隆与雍正的区别。乾隆狡猾,而雍正自大。

至于康熙朝,则在乾隆雍正之间,而多了份老谋深算。康熙朝的官修《明史》,直接编造删改应该不多,而有条件的选择材料,却大有可能。这样修出来的《明史》,材料基本上应该没有差错,但却有可能象雍正的《大义觉迷录》,材料可信,结果却明显有利于自己。

所以官修《明史》,提到明朝版图,仍然是“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而不是现在清粉说的,只有三百万平方公里,这也是我大清的嫁妆,那也是我大清的嫁妆。

清代官修《明史》,材料应该出自当时的《明实录》和其他史料。

那么为什么清代官修《明史》,会给人一种清朝在抹黑明朝的感觉呢,而且为什么清代官修《明史》有一个感觉,就是大臣贤良者多,而皇帝大部分都很烂呢。

要知道这个原因,还得从明朝本身找起。

明朝仍然是政统与道统分离的政治,虽然废相,但封驳权还在大臣手里,社会言论更控制在大臣手里,读书人奴化较少。纵观明朝一朝,大臣对抗皇帝者多,谄媚皇帝者少。到了晚明,骂皇帝更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动不动就上一个贴子,指出皇帝几大罪状。

在朝堂之上,争着拍皇帝马屁的事情,在明朝很难找到,即使有一两个想这么做,也会被别人弹劾,说他“媚上邀宠”,“巧言令色”,“小人”。他们这么做,也未必都是因为道德高尚,不过风气使然,如其献媚皇帝领那点可怜的薪水,还不如和其他大臣搞好关系,有个好名声。实际上,崇祯朝提出太子南渡的大臣后来殉国了,那些骂别人小人的正人君子们却纷纷迎降。风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嘉靖朝大礼仪时,两个支持皇帝的大臣,就差点被群臣在左顺门打死,后来群臣要求皇帝杀了这两个“媚上邀宠”的大臣,哭声震天,劝说不止,最后引来了廷杖。当然最后是两败俱伤,大臣伤了屁股,而皇帝的“昏君”帽子,在历史上是跑不掉了,而且也没有达成愿望。后来的万历有鉴于此,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做太子而不可得,干脆罢工。

朝中如此,民间呢,也差不多,明间谤议朝政,作月旦之评,多半也是赞扬大臣风骨,对于皇帝加以攻击。朱元璋朝的方孝儒已经在说,“如使立君而无益于民,则于君也何取哉!”,最后竟发展到“非君”,“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离散天下之女子,供我一人之淫乐”。

在这种大背景下,在掌握着修史权的知识分子笔下,明朝的史料是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明朝的几个明君,差不多都是很“听大臣话”的皇帝。连开国皇帝朱八八,在文人笔下,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清代官修《明史》,又何必编造,又何必造谣,只须将这些史料撮其精,取其要,即可。

康熙是知道自己的制度,承明祖之惠甚多,所以说“治隆唐宋”,他也知道,自己的版图,如果没有成祖,自己现在也难于一一打过来,所以有“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但既然明朝的史料中,对这些皇帝就没几句好话,他作为清朝的皇帝,自然没有意愿也没有义务去正本清源,更不会去考证那些骂皇帝的话,哪些是夸大其词,哪些是捕风捉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倒有些求之不得呢。

所以我说,说清代官修《明史》中清朝在抹黑明朝可能有点冤枉。说冤枉,是因为这部《明史》和乾隆朝大规模删改古书还是有区别的,多半应出于明朝自身的史料。说“有点”,是因为其采取这些史料时,还是有选择性的,有可能采取了较多的对明朝不利的史料。
第2个回答  2019-10-27
把明朝说的是特别的黑暗,最后是一文不值,导致最后国家灭亡。
第3个回答  2019-10-28
明朝其实是清朝的父亲,对于清朝来说,明朝的皇帝对祖先有功劳。
第4个回答  2019-10-29
明朝仍然是政统与道统分离的政治,虽然废相,但封驳权还在大臣手里,社会言论更控制在大臣手里,读书人奴化较少。纵观明朝一朝,大臣对抗皇帝者多,谄媚皇帝者少。到了晚明,骂皇帝更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动不动就上一个贴子,指出皇帝几大罪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