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死刑犯临刑前的故事吗?

如题所述

‍‍13年前,转业4年的居广奇在社区民警岗位上查出肺癌,历经5个周期化疗、25次放疗后的他没有选择病休,而是成为靖江市看守所一名管教民警。因为个人业务素质过硬,居广奇承担了大量重刑犯乃至死刑犯的监管任务。居广奇说,与普通在押人员不同,这些人往往会绝望,容易出现暴躁异常、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要耐心对待,对症下药。孙某曾因故意杀人在2010年被关入居广奇分管的过渡监室。起初,孙某判断自己可能被判死刑,情绪很不稳定,甚至会与同监室的人吵闹挑衅。居广奇连续20多天找他谈心。得知孙某喜欢零食,聊天时就跟他边吃边谈。居广奇与他说起了自己与病魔抗争的故事以及对生活的期盼。话到深处,孙某会插话,赞叹居广奇的意志,话匣子也慢慢打开了。其实,孙某有着很强的求生欲望,他写完一封举报信后交给居广奇,希望代为寄送。居广奇当天办结,把寄送凭证交给孙某。孙某接过后非常感动,从此十分信任居广奇。虽然最终死刑判决还是下来了,但临刑前一晚,孙某和居广奇道别,他忽然双膝跪倒给居广奇磕头说:“居管教,我这人脾气不好,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临死前能受到你的一番教诲,我很满足。”深挖在押人员身上的线索,他很有一套。不善言辞的居广奇,钻研起业务来劲头十足。靖江市看守所指导员陆中华说,过去7年来,居广奇从在押人员中挖出500余条犯罪线索,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0余起。通常来说,在押人员在看守所呆的时间多数是6至8个月。很多时候,在押人员会在监室内胡吹乱侃,讲述各自“上山下海的经历”,管教民警将这些内容称作“山海经”,居广奇能从这些“山海经”中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破案信息。2015年8月,潘某因为容留他人吸毒而被判刑1年2个月,被关进靖江市看守所居广奇分管的监室。居广奇分析,容留他人吸毒的人大多知道毒品来源,他觉得潘某应该知道点什么。平时,他对潘某比较尊重,经常与他谈心聊天,后来他通过线索得知潘某有检举的想法,对他更加留意。果然,潘某为了立功减轻处罚,也为了对得起“居管教”对他的一片善意,他主动检举叶某有贩毒的重大嫌疑。此时的叶某因为寻衅滋事被判刑1年3个月,正在南京浦口监狱服刑。居广奇得到举报立即调查,认为线索可靠,于是将线索移交给办案单位禁毒大队。经查证,潘某的举报线索基本属实。今年4月,叶某被从监狱提回,目前叶某已交代了贩毒的犯罪事实。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2

‍‍‍‍2014年7月11日上午10时30分,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的罪犯艾某在临刑前与家属见面,面对如此依依不舍的诀别,看守所的工作人员鼻子通红,年轻的女管教低头抹了下眼睛。妹妹告诉艾某,女儿在这次考试中得了第一,这是艾某这一天来听到的最好消息。她也叮嘱妹妹:“孩子多麻烦你们了,她能读书就让她一直读下去,但不要硬逼,保持快乐的心去学,健康最重要。”妹妹哭着说:“你放心吧,我对她比对我自己孩子还要好,以后我就是她妈。”‍‍‍‍‍‍‍‍

第2个回答  2019-01-22
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大学生,从财经学院毕业,毕业后分配到某银行工作,由于小伙子很能干,参加工作才两年多,就被领导任命为保卫科长。他有一个热恋着的女友,很乖巧漂亮的那种女孩。有一段时间,女友很忧郁,他一直问不出原因,直到女友在一次酒醉后的哭诉中,他才问清了情况:一个月前,女友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喝酒过量,被一个男同学强奸了!  也许他太心疼自己的女友了,也许他那天已经情绪失控,也许他在心灵的伤痛中完全忘记了法律――――――总之,他知道了女友被强奸的事实后,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跑到那个强奸他女友的强奸犯家里,连开四枪,杀害了那强奸犯的父母。然后又在寻杀强奸犯的过程中,连续枪杀了两个与案件完全无关的无辜者!  在死刑执行命令宣布之后,他要求我陪他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和他说说话,我答应了他。    第二天,执行对他的死刑,作为刑场监督人员,我一直没有离开他的左右。枪响了,他一头栽倒在草地上――――――站在旁边的我清楚的听见他喊了一声他女友的名字!倒地之后,他还在断断续续的嘶喊着,一声比一声轻~~~~我心里一阵发疼,实在忍不下去,大喊了一声:“法警,补枪”!
第3个回答  2019-02-07
‍‍我们村里的年轻女孩阿玲,出事的时候23岁,之前一直在城里的酒店里上班,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大自己六岁的程某,一段时间接触以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且同居,后来阿玲发现程某有赌博的恶习,不仅输光了钱,还总是问阿玲拿钱,如果不给就大吵大闹,甚至动起来手来,阿玲经常被打,提出分手男友也不依不饶,最后阿玲选择了走极端,趁男友喝多了酒,用水果刀将其杀害。阿玲因犯故意杀人罪,情形恶劣,被判了死刑,事后,阿玲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感到很后悔,家人得知后也是痛苦不已。从一审被判死刑到执行,大概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在临刑的前一周,同监舍的在押人员都对阿玲很照顾,甚至洗澡都不用自己动手,谁家里寄来的好吃的,都让阿玲先吃。临刑的当天,家人和她见了面,母亲当场哭昏过去,这次见面真是生死离别。当天晚上,姐妹们给阿玲煮了一碗清汤面,寓意着来生清白做人,不再犯法。按照程序,阿玲写了最后的遗书、遗言和笔录交给了家属,最后的几个小时过得很慢,可能在这个时候,死亡对于她来讲这也是一种解脱。‍‍
第4个回答  2019-02-07
‍‍‍‍几年前我办过一起抢劫卧铺客车的案件,该案件的五个罪犯都是年轻人,他们持枪公然抢劫卧铺车,气焰嚣张,情节恶劣。被抓获后,他们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难逃一死,所以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我作为第二被告的辩护人,受其母亲的委托,为他提供法律服务。一开始该被告人是抗拒辩护人的,后来听说是她母亲给他请的律师,态度稍微好了一天。但是他自知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也就非常平静,该承认的都承认,该交代的都交代。在开庭的时候,他望着母亲泪流满面,跪在地上,朝着母亲的方向连磕三个响头。当他被判决死刑后,我最后一次见他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交给我一封信。我一看这封信是他的家书,也算是他的临终遗言吧。他让我把这封信在他死后交给他的母亲。因为按照规定律师是不得接受被告人的物品的,所以我让他交给管教,由管教转交给他自己的家人。
我虽然没有接收他的“遗书”,但是我也看了一些内容,大致是说一些后悔和安慰的话。其中说到:“恕孩儿不孝,孩儿不能为你养老送终,不能报答你的养育之恩……”“非常后悔,让子女和孩子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遵纪守法……”等等,让人过目不忘。虽然写的错别字很多,但是慢慢揣摩,还能够看懂,又虽然感觉到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从字里行间感觉到都是流露出来的真实感情,是一般不是亲身经历的人编不来的。这也正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