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劝谏刘备称帝,为何有人反对?

如题所述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这就意味了汉庭不仅事实上而且在名义上也亡了,当时献帝及其家属被迁居到了外地,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可是在蜀地,那些善于投机的人就在疯传曹丕弑君自立了,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让刘备上位具有道义和法理上的可行性,所以当时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很多大臣都联名劝进了。

首先表示反对的人就是刘巴,此人是一个大名士,本来就看不起刘备这种不爱读书的土鳖,只是被逼无奈才出仕蜀国,而他最好的政绩就是发明的"直百钱",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利用经济杠杆的政治举措了。当君臣纷纷劝进时,他却认为时机还没有到,所以应当暂缓行事。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这番言论还是让刘备非常不高兴,最后迫于压力,他还是负责起草了各项称帝的文案。

另一位反对的大臣名叫费诗,相信大家对此人都不陌生,他就是出使荆州宣读诏书拜关羽为前将军的人,还通过巧言成功化解了关将军对于黄忠的不满。此人本是刘璋的部下,担任的是绵竹县令,当刘备来攻时他举城投降了刘备,并被拜为了督军从事。他的性情很耿直,于是直接上书劝谏刘备,说当下国贼曹丕未除,若急着称帝恐怕失去民心和军心,还举了先祖刘邦入咸阳不接受劝进的例子来劝谏刘备。

其实这些人反对刘备称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刘备缺乏天时地利,并且不善用人才,因此最终没能称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8

众所周知,远在西川宜州的刘备在谋求政权后,因遇害而成为皇帝,并在西川地区建立政权。此外,他还上演了一出孝敬汉武帝的戏。刘勰出殡后,刘备开始准备登基。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的大臣们召集刘备尽快登基。刘备无法控制这些大臣们的热情。最后,刘备含泪登基。表面上看,刘备的登基完全是由大臣们抬着的,这不是他想要的,这让刘备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刘备在那时成为皇帝。

在分析这一问题之前,笔者首先介绍了刘备登基时所面临的情况。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种说法贯穿整个三国,那就是蜀汉政权经常提出的汉代复兴,至今仍在故都。这意味着汉朝政权想要重新控制整个世界,但曹丕曾计划篡权,汉朝就不复存在了。汉代不存在,汉代如何恢复?这时,这些大臣把从未想过要成为第一个皇帝的刘备推到了前线,这意味着刘备应该是汉代的新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作为汉代的世系,被推到刘备身上,他愿不愿意当皇帝不得而知,但刘备在表面上却一再推倒。

事实上,刘备虽然被大臣们提拔为汉武帝,但事实上,许多大臣反对刘备登基。只有费氏反对刘备登基。刘霸和毛永茂提议将活动推迟一段时间,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其他一批部长要么在表面上支持抗议,要么直接保持沉默。他们表面上支持或保持沉默的估计被认为是默认的,于是就有一批大臣建议登基称帝,反对刘备登基的大多是先与曹魏抗争,直到中原日定在北方。刘备是否想听是另一个问题。

反对派的结果如何?反对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反对刘备登基的大臣的结果,二是刘备登基是否成功。我们先来谈谈部长反对刘备登基是否成功。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反对刘备登基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刘备为汉武帝刘勰送葬后,刘备直接举行了登基典礼,基本上是一件作品。

刘备成为皇帝后,他的名字仍然是一样的。这个政权也叫集汉。登基第一天,他就开始封臣封将,号召世界人民为汉朝的合法性而战,恢复汉朝。也就是说,此时,高举了反对曹魏的旗帜。因此,反对刘备登基的声音毫无用处

第2个回答  2019-09-22
当时人反对并不是说不认可刘备,而是觉得可以等时机成熟的时候。
第3个回答  2019-09-22
称帝就意味着要和之前的皇帝作对,自然会有人反对
第4个回答  2019-09-22
当君臣纷纷劝进时,他们认为时机还没有到,所以应当暂缓行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