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0-24

 首先我认为多阅读优秀的作品。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最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多阅读优秀的作品。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读一次不够可以多读几次,彻底吃透一本好书,比你多读10本书的效果都好。
 

再来就是多写。如果可能话每天都写或者一天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闪光点,都可以形成文字。正所谓“熟能生巧”,循序渐进,练的多了,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细水长流,集腋成裘。 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你可以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

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都是你写作的素材。


最后记住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的条件下,使用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第2个回答  2016-10-24

在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写作,那时候对写作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达到一定的字数,语句通顺连贯就可以了。慢慢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写作的要求也高了,语句的优美,抓住中心词等等。


到了初中,高中;我的写作能力就一般,然而另一名女生她就非常热爱写作,到了作文课的时候,老师会让作文写的好的同学,和写的不好的同学上台去演讲。每次作文写得不好的总归有我,当时上台演讲的时候我就觉得很不好意思,面红耳赤的。


课余的时候我就请教了写得好的女同学,她告诉我说:“平时在家她喜欢多读,多看,多练,看到好的文章就把它记下来,日积月累培养出了写作的兴趣。”听了她说地话我也开始慢慢的喜欢上了写作。在写作的生涯中,有痛苦的经历,也有成长的喜悦。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


第一,阅读优秀的作品;在空余的时候多读好的作品,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的积累,留意文章的写作技巧,接着开始学习和模仿。


第二,尽可能得多写;每天多写,写多了也就会写得好了。有句话说的好,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写作的水平就会提高了。


第三,勤于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不仅仅是实际操作,它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所以说不仅要勤写,还要思考。


第四,留心生活,做个有心人;当你在散步,旅游的时候,突然有好的灵感的时候就把它记录下来,接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自己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第3个回答  2016-12-31

最近看了阳志平老师写作系列博客,感觉很有意思,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阳志平,安人公司研发负责人,从事心理健康与认知科技产品研发。

在豆瓣 或他自己的网站 上,有很多关于心理学、文学、心智和技术方面的干货分享。

一、写作能量公式

阳老师文心书话(3):布料与熨斗 介绍了杜克大学英语系教授Gopen关于写作的阅读能量模型:

Gopen参考认知神经科学原理,用Et来表示大脑处理一个句子所需的全部能量。阅读文章所有句子消耗的能量,即Et的总和。Et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人们分析句子结构时消耗的“句法能量”;一个是人们连接句子以及理解语义消耗的“语义能量”。
Et=句法能量+语义能量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篇“能量空战”文章:空战取胜的关键是敌我双方谁更能将飞机高度和速度能量转换。 同样,读者在阅读时,受到各种制约,投入精力有限,因此,每个Et是固定的。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越多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只能投入更少的语义能量,比如读完全文,仍然不知道全文意思;同样,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较少的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就能在语义上押注更多。

因此,我们不愿意阅读艰深晦涩的文言文,翻译拙劣的西方作品,那种和时代格格不入的倒装句、通假字和从句时态语法,使我们分析句子结构的时候消耗精力大大增加,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理解作者究竟说了什么,因此敬而远之。

阳志平老师给出的对策也很简单:减少耗费能量句子的使用,少选多说

二、消耗能量句子的谬误

就是写作时,尽量减少读者阅读时句法、语义能量的消耗,阳老师对消耗句法和语义能量的句子,分别整理出3中情景:

1、消耗句法能量的句子

消耗句法能量的句子就是让人读的很拗口,莫不清楚结构的句子。

基础错误类:在句法上就是犯了白字、病句这样的低级错误;
记忆困难类:在句法上过长过复杂的句子;
英式中文类:词语如滥用动词、省略名词与连词;搭配如胡乱搭配;句子如被动语态泛滥、时态痕迹明显、句子结构不合理、直接套用英文句型。

2、消耗语义能量的句子

消耗语义能量的句子,就是让读者难以理解其含义的句子:

基础错误类:如使用读者不知道的单词、简称和缩写;缺少例子来表达复杂概念;解释性文字过于简略或过于详细;
修辞陈腐类:如使用老套的修辞手法;毫无文采,读者昏昏欲睡;
篇章错误类:如观点与读者期望不同步,又如缺少上下文来帮助读者理解观点,再如谋篇布局不符合人类记忆习惯,导致读者常常忘记读过的内容

3、如何应对

首先是避免低级错误,减少白字、病句,同时语言平实,逼格尽可能低,对于名词尽可能让你面对的人看得懂,甚至不言自明。并非一味缩写或写全称。简而言之,就是——说人话!

其次少用长句少用“的”。少用长句骈文,尽量短句可以让人阅读时候有换气的机会。而减少“的”的使用,会让文字更加精炼,让副词和形容词变得精简,语言会通俗易懂。过去相传白居易作诗必须先给老婆婆听,听懂了才会公之于众,这也是一种例子。

三、风喻的概念

阳老师把朱自清《荷塘月色》拿出来当成反面教材,虽然是援引余光中等大家之言,也让我十分钦佩。他认为荷塘月色虽是名篇,却不能算是上上佳作,有的地方过多的使用明喻(11句话用了13个明喻)有些媚俗。应当适当使用其他修辞手法。老师当初教的什么明喻、暗喻、借喻、排比、夸张什么的,早就还给语文老师了,而阳志平老师介绍了一个“风喻”的概念很是新颖。

什么是风喻?我的理解是把甲的某个特点比做乙,然后根据乙的某个特点比喻成丙,再由丙的某个特点和丁比较。。。一路循环往复

作者举了一个很美的例子:

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既然身如浮萍,那么浮萍会断根,也会有水相邀。我们可以画个简单的示意图:
身=》浮萍=》断根=》水 =》相邀 =》同行

而我却想起一个更好玩的例子:

男人=吃饭+ 睡觉+挣钱
猪=吃饭+ 睡觉
男人=猪+挣钱
猪=男人-挣钱
所以男人不挣钱等于猪。

一个很搞笑的段子,却告诉自己什么是风喻。

四、快速写作

最后,还看到阳志平先生一篇快速写作漫谈 的博文,教给我如何快速写作的:

1、设置时限,拒绝拖延

设置25分钟*2的写作总耗时。感觉有些像番茄钟的概念。

2、大脑预热,快速启动

利用心算,启动大脑,或者利用先写简单的小文章,启动写复杂文章的大脑“预热”,让思想活跃起来,以便更好的产生灵感。

3、大量阅读,积累素材

用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或者微信微博工具,去收集相关资料,记录自己的灵感,尤其是积累好的观点、论据、作者联系观点与论据的巧妙方式、各类精彩拟喻。阅读和写作时候多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分析主旨,培养语感。

4、行云流水,整理成文

在倒计时约束下,使用Markdown语法,一口气把文章核心部分整理出来,细节问题可以留在碎片化时间里面去修补。注意多使用"比如"、少使用"而"、"但是"、"则"。因为前者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后者只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

5、删繁就简,完善补充

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西方也有所谓“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其核心都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尽可能删掉多余的副词、形容词、介词、与主题无关的内在价值观描述;尽可能用暗喻修辞。收集证据引用尽可能中立全面。
 
这五招用好了,一篇文章快速出笼还会难吗?

第4个回答  2016-12-31

最近看了阳志平老师写作系列博客,感觉很有意思,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阳志平,安人公司研发负责人,从事心理健康与认知科技产品研发。

在豆瓣 或他自己的网站 上,有很多关于心理学、文学、心智和技术方面的干货分享。

一、写作能量公式

阳老师文心书话(3):布料与熨斗 介绍了杜克大学英语系教授Gopen关于写作的阅读能量模型:

Gopen参考认知神经科学原理,用Et来表示大脑处理一个句子所需的全部能量。阅读文章所有句子消耗的能量,即Et的总和。Et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人们分析句子结构时消耗的“句法能量”;一个是人们连接句子以及理解语义消耗的“语义能量”。
Et=句法能量+语义能量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篇“能量空战”文章:空战取胜的关键是敌我双方谁更能将飞机高度和速度能量转换。 同样,读者在阅读时,受到各种制约,投入精力有限,因此,每个Et是固定的。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越多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只能投入更少的语义能量,比如读完全文,仍然不知道全文意思;同样,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较少的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就能在语义上押注更多。

因此,我们不愿意阅读艰深晦涩的文言文,翻译拙劣的西方作品,那种和时代格格不入的倒装句、通假字和从句时态语法,使我们分析句子结构的时候消耗精力大大增加,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理解作者究竟说了什么,因此敬而远之。

阳志平老师给出的对策也很简单:减少耗费能量句子的使用,少选多说

二、消耗能量句子的谬误

就是写作时,尽量减少读者阅读时句法、语义能量的消耗,阳老师对消耗句法和语义能量的句子,分别整理出3中情景:

1、消耗句法能量的句子

消耗句法能量的句子就是让人读的很拗口,莫不清楚结构的句子。

基础错误类:在句法上就是犯了白字、病句这样的低级错误;
记忆困难类:在句法上过长过复杂的句子;
英式中文类:词语如滥用动词、省略名词与连词;搭配如胡乱搭配;句子如被动语态泛滥、时态痕迹明显、句子结构不合理、直接套用英文句型。

2、消耗语义能量的句子

消耗语义能量的句子,就是让读者难以理解其含义的句子:

基础错误类:如使用读者不知道的单词、简称和缩写;缺少例子来表达复杂概念;解释性文字过于简略或过于详细;
修辞陈腐类:如使用老套的修辞手法;毫无文采,读者昏昏欲睡;
篇章错误类:如观点与读者期望不同步,又如缺少上下文来帮助读者理解观点,再如谋篇布局不符合人类记忆习惯,导致读者常常忘记读过的内容

3、如何应对

首先是避免低级错误,减少白字、病句,同时语言平实,逼格尽可能低,对于名词尽可能让你面对的人看得懂,甚至不言自明。并非一味缩写或写全称。简而言之,就是——说人话!

其次少用长句少用“的”。少用长句骈文,尽量短句可以让人阅读时候有换气的机会。而减少“的”的使用,会让文字更加精炼,让副词和形容词变得精简,语言会通俗易懂。过去相传白居易作诗必须先给老婆婆听,听懂了才会公之于众,这也是一种例子。

三、风喻的概念

阳老师把朱自清《荷塘月色》拿出来当成反面教材,虽然是援引余光中等大家之言,也让我十分钦佩。他认为荷塘月色虽是名篇,却不能算是上上佳作,有的地方过多的使用明喻(11句话用了13个明喻)有些媚俗。应当适当使用其他修辞手法。老师当初教的什么明喻、暗喻、借喻、排比、夸张什么的,早就还给语文老师了,而阳志平老师介绍了一个“风喻”的概念很是新颖。

什么是风喻?我的理解是把甲的某个特点比做乙,然后根据乙的某个特点比喻成丙,再由丙的某个特点和丁比较。。。一路循环往复

作者举了一个很美的例子:

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既然身如浮萍,那么浮萍会断根,也会有水相邀。我们可以画个简单的示意图:
身=》浮萍=》断根=》水 =》相邀 =》同行

而我却想起一个更好玩的例子:

男人=吃饭+ 睡觉+挣钱
猪=吃饭+ 睡觉
男人=猪+挣钱
猪=男人-挣钱
所以男人不挣钱等于猪。

一个很搞笑的段子,却告诉自己什么是风喻。

四、快速写作

最后,还看到阳志平先生一篇快速写作漫谈 的博文,教给我如何快速写作的:

1、设置时限,拒绝拖延

设置25分钟*2的写作总耗时。感觉有些像番茄钟的概念。

2、大脑预热,快速启动

利用心算,启动大脑,或者利用先写简单的小文章,启动写复杂文章的大脑“预热”,让思想活跃起来,以便更好的产生灵感。

3、大量阅读,积累素材

用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或者微信微博工具,去收集相关资料,记录自己的灵感,尤其是积累好的观点、论据、作者联系观点与论据的巧妙方式、各类精彩拟喻。阅读和写作时候多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分析主旨,培养语感。

4、行云流水,整理成文

在倒计时约束下,使用Markdown语法,一口气把文章核心部分整理出来,细节问题可以留在碎片化时间里面去修补。注意多使用"比如"、少使用"而"、"但是"、"则"。因为前者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后者只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

5、删繁就简,完善补充

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西方也有所谓“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其核心都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尽可能删掉多余的副词、形容词、介词、与主题无关的内在价值观描述;尽可能用暗喻修辞。收集证据引用尽可能中立全面。
 
这五招用好了,一篇文章快速出笼还会难吗?

第5个回答  2016-10-31

1,信息来源。

实际工作是最容易写的,不用太多构思,写下真实过程和感受就可以,可信度高,读者代入感强。其次是不同视野,写的东西如果能提供不同视野,展示不同世界,内容就会精彩。经验积累也是写作的内容来源,长期精专一个职业或者一个爱好,能系统有效地思考和描述,给自己和读者都带来沉淀和参考意义。生活兴趣需要占写作来源的一个小部分,因为人都是有生活和爱好的,生活兴趣内容很容易产生共感和联系。最后是读书思考,读书笔记更多是为了自己写,发笔记出来也可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摘要和激发灵感的功能。

2,积累方法。

很简单。先动笔,把有趣的知识点、思考、论据等记录在笔记本上、电脑上、手机上。有一点,攒一点,然后如果能形成一篇有结构有价值的文章,我就写出来。在积累的过程中,自己脑子里的思路成型很重要,不需要在纸上写出提纲,但是脑子里对写什么东西得有清晰思路,需要扩充哪个部分,需要增加哪个部分,都要有谱。还有一种积累方法,比较有意思,就是和有趣的朋友讨论某个话题,在讨论过程中积累出一套值得写的内容。

3,动笔执行。
信息来源积累好后,就可以动笔啦。别怕动笔,其实动笔很简单,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信息来源和积累占很大一部分时间,其实当你构思好一篇文章,写作起来是很快的,一般2000字的一篇专业思考文章,30分钟内能完成。写完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发,读一遍,改一遍,最后查一遍,自己琢磨琢磨觉得写的不错,再发出来。

4,自我调整。
开始动笔执行,就有文章陆续写出来,后续的自我调整很重要。写文章一方面是给自己读,一方面给读者读。写的东西是否对自己有价值,自己想把后续写作方式做什么样的调整;读者的有效反馈很重要,可以客观评估自己写的东西哪些地方可以加强哪些地方需要调整。

5,持续写作。
开始稳定写作,并通过自我调整,写的东西会到一个不错的质量,这个时候如何保持持续写作就是一个难题了。因为业余写作是不带来任何物质收入的,动机其实不大,非物质激励的满足感在业余兴趣的背景下是可以间断不持续的。有一个好习惯,长期坚持,会让人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与众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