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个节日的名称、习俗、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1. 腊月二十三至二十四大忙年,又称“小年”,并非节日,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而定的忙碌时刻。春节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被视为春节庆祝活动的开端和预热,主要习俗有扫除陈旧和祭拜灶神,同时有吃灶糖等食俗。
2.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大年,有的地方会贴上新的窗花。这一天,广东有“腊月二十八,洗得干干净净”的说法,意味着全家要打扫卫生,贴上窗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3. 除夕夜
- 除夕,也称大年三十、年三十或除夕夜,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进行各种除旧布新的活动。
- 除夕不仅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更是家人团聚、祭拜祖先的重要时刻。由于农历除夕可能是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具体日期每年不同,但习惯上都被称作“大年三十”。
- 除夕下午至晚上,家人会进行祭祖、团圆饭等活动。晚餐后,有放鞭炮、守岁的习俗,人们期待着新的一年到来。
4. 正月初一
-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意为“开始”,“旦”意为“日子”,标志着新年的开始。这一天,人们会放鞭炮、拜年、祭祖,庆祝新年的到来。
- 鞭炮声后,满地红纸碎片,象征着吉祥如意。正月初一早上,许多家庭会吃素,表示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互相拜年,祝愿彼此新年快乐。
5. 正月初二
- 正月初二是农历新年的第二天,通常称为“迎婿日”。这一天,已婚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们回娘家拜年,俗称“回门”。女儿回娘家时会带上礼物和红包给孩子们,中午在娘家吃饭,但晚上之前必须回到婆家。
- 在这一天,如果家里有外甥,姑姑会再次给红包,这个习俗在潮汕地区被称为“日食”,意味着午餐时的红包。传统上,正月初二被认为是狗的日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