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斗机空中如何作战?

如题所述

1.定位超视距敌人的雷达技术——索敌的科技:所谓空对空战斗的要旨,就是比敌人更先发现对方,从而掌握战斗的主导权。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空战首次出现直到21世纪的空战,这条

原则始终没有改变。战斗机的雷达有几种技能或者可以说是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搜索模式,在搜索模式下,战斗机雷达会对机体前方90~120度,半径100~200km的范围进行反复的扫描以探寻目标。在这种模式下,机体前方以外的范围都会成为不可探测的死角。第二种模式就是对已经探知的目标进行持续地追击,并对速度、高度以及飞行方向等进行彻底调查的追击)模式。老式战斗机的雷达的话,在对一个目标进行追击之后会丧失广域范围内的搜索能力。而新式雷达则拥有一种被称为TWS的功能,即可以同时兼顾追击与搜索两种模式。现代战斗机的雷达大多都与敌我识别系统(IFF)联动,这个系统是通过由一架战斗机发出询问电波,根据接收到的电波是否符合事先商定的识别信号来判断是友军飞机还是敌军飞机。此外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虽然隐形战斗机有可以不被雷达探知的能力,但是如果要隐形战斗使用自身发射出雷达电波去索敌的话,他不得不先要放弃自身的隐形属性。这样一来就有暴露自身的危险。但是,如果隐形战斗机可以和AWACS空中预警机配合作战的话,就可以在不使用自机雷达的情况下获取地方情报。

2.为保证确实击落敌方而发展的导弹技术——击坠的科技:敌我双方驾驶战机为了能够咬住敌机尾部,而在空中反复盘旋,这种挑战驾驶技术以及体力极限的所谓“狗斗”在当今空战中已经基本绝迹了。即便是在螺旋桨时代的空战中,最理想的作战方式也是一击脱离的战术,而尽量避免与敌人的长时间空中回旋战斗。 早期的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因为必须要对准敌机机尾的排气口才能发射,所以在当时的空战当中占据敌机机尾仍然十分重要,也就仍然需要进行空中格斗战。然而,红外线制导空对空导弹在当今不断发展,现在的红外线制导导弹已经达到了无论从任何角度都可以发射的程度。并且,当今的大多数战斗机的导弹还都可以与头盔瞄准具联动。飞行员只需要将自己的头朝向目标敌机,安装在头盔的红外线探测器也会一同瞄准敌机。从而可以在不改变飞机飞行方向的情况下向敌机发射空对空红外线制导导弹。而另外一种雷达制导导弹则一般可以分为半自动制导(semi-active)和全自动制导(active)两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飞行员实际上既是空战的分析决策者,又是执行者。那么,是否可以将飞行员的部分决策分解出来,让地面基地的相关专家来做。就如同你要做全厂的账目,由其它人帮你做各部分,最后由你算总账目,你只算几个大数就行。飞行员需要考虑的理论和实战条件太多,空战中双方接战就那几十秒。自身飞行条件又艰苦,个人认为无法做出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应变。如果每架飞机在基地配置一个上十人的专家组成的分析决策组,为他提供可选择方案,是不是更好?而且,这也能减少飞行员训练时间,战损后容易补充。个人认为飞行员的训练主要是决策训练。如果能帮助新手决策,应该能更快形成战力。

第2个回答  2017-12-11

现代战争中,脱离了体系的支持,菜鸟其实也能吊打王牌。另外,在数据链的支持下,美军已经做到了战区级别多兵种,多军种作战的一体化指挥,不但海陆空三军能做到信息共享,战区级别的指挥官也能直接联系到单兵。现代战争较量的已经不再是单一装备的性能比拼,可以说,信息化程度有多高,指挥体系就有多便利,部队战斗力就有多,这正是美国从拉姆斯菲尔德新军事改革以来到空海一体战所取得的真正成果。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与美国真正的差距所在,脱离了体系,再先进的装备也无法发挥,正如一个多世纪以前,再勇敢的步兵排枪方阵也无法突破马克沁机枪以及后装步枪编制的火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