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有霍去病,唐有李靖,明有徐达,为何清朝给人没有名将的感觉呢?

如题所述


说起中国古代的名将,可以说每朝每代都有着声名远扬的名将。诸如汉之卫青、霍去病,唐之李靖,宋之岳飞,明之徐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将。


而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有着不少名将。诸如多尔衮、多铎、豪格、年羹尧、岳钟琪、福康安、阿桂、左宗棠、冯子材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名将。

一般来说,名将也是分影响力大小的,那些赫赫有名的名将,往往出现于三个时间段。一是王朝开国时期,这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名将的,并且是名将比比皆是的时代。诸如明朝开国时期涌现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等名将。


二是王朝突飞猛进的开拓时期。诸如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虽然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但他在位时期,北击匈奴,南平百越,西收西域,东置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等等,使汉王朝疆域扩至巅峰,因此自然是出现了诸如卫青、霍去病等名将。


三是王朝末期,因为连年战争,自然涌现出不少名将。诸如元末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还有明末名将孙传庭、卢象升等等。


参考以上三点,名将的出现往往是需要时势造英雄的。而很明显清朝在这三点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名将的影响力都是较之其他朝代差一些的,接下来我们分三步来分析一番。


一、家族式开国,使人们只是记住开国诸王而非单纯归于名将


首先就开国时期来说,诸如多尔衮、多铎、豪格等都可以说是名将。多尔衮是大清入关第一功臣,就以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来说,是联合吴三桂,出其不意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李自成,奠定了清朝的顺利入关。多铎是率领大军,直接南下攻破了南明最强大的弘光政权。豪格则是攻破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也皆是文武双全式的皇帝,诸如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役之中,就以少胜多的击败明朝军队,使后金政权彻底站稳脚跟。皇太极在位时期,南征北战,降服蒙古诸部和朝鲜,更是多次率领大军绕道入关,一度打到北京。在武功方面,这两位开国初期的皇帝,也是不逊于名将水平的。



但纵观清朝开国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那便是清朝的开国,不同于其他朝代,可以说是家族开国史,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还有他的十几个儿子及其孙子辈南征北战的打天下,所以提起诸如多尔衮、多铎等名将,人们肯定是下意识将其归之于藩王一类,而非名将一类。


所以正因为清朝属于是家族开国,因此很多战功赫赫的藩王,人们总是只会记得他是藩王而非名将,无形之中就等于削弱了这些藩王的名将存在感和影响力。


二、王朝突飞猛进的时期延续一百多年,时间过长


再来说说王朝突飞猛进时期,清朝从关外的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再成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帝国,并非是顺治时期的入关就可以涵盖的。


顺治时期只是清朝成为大一统政权的关键时期,等于是开国时期,并非意味着突飞猛进的时期结束。


顺治时期以后,清朝的扩张其实并没有停止,诸如西北方向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延绵战争,就从康熙时期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而战争的过程也就是开疆拓土的过程,这种持续并且规模不小的开疆拓土过程,一直到了乾隆帝在位的后期,随着清朝疆域达到巅峰而结束。


在此期间自然是涌现出诸如年羹尧、岳钟琪、福康安、阿桂等名将。


但这里有个关键,清朝自开国以后,从康熙时期到乾隆时期,期间一百多年虽然一直在开疆拓土,虽然规模不小,但是有两个因素,客观上使这些名将影响力差一些。


以汉武帝一朝对比,首先时间来说,西汉可以说在汉武帝时期疆域扩至最大,虽然西汉在汉宣帝时期各方面达到巅峰,诸如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都是基于汉武帝在位时期开疆拓土下水到渠成的成果。


汉武帝之西汉来说,他在位时期可谓是天翻地覆,开疆拓土最为突飞猛进,因此提起汉武帝一朝,自然是不得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而武功最高,自然意味着有着诸多影响大的战役,而相应的那些名将自然存在感很高。


而清朝开疆拓土至巅峰,虽然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都有开疆拓土行为,尤其是以乾隆帝时期来说,是规模相当不小的,但是一百多年的时间,相当来说时间线有些分散。比如人们说起康熙时期,不一定会说其武功,往往更喜欢的是九子夺嫡之类的历史。说起乾隆帝,人们往往会说起他的治国理政,开疆拓土并非重点。


就算说起这些名将,如果我们说起诸如霍去病、李靖等名将,肯定会提其赫赫战功。但如果说起清朝诸如年羹尧和岳钟琪这两个名将,很明显不一定会说其武功,而是聚焦于其他方面。诸如雍正帝与年羹尧的恩怨情仇相爱相杀,年羹尧之死到底是因为飞扬跋扈还是兔死狗烹呢。还有岳钟琪被雍正帝拘禁,是不是雍正帝为了使乾隆帝继位以后,好放其出来拉拢人心做铺垫呢?


而且历经一百多年达到巅峰疆域,比之汉武帝一朝的集中武功来说,武功方面相对来说就分散多了,名将影响力自然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