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燕国与东吴是何关系,为何不接壤还往来密切?

如题所述

导读:这里的燕国是指三国时期公孙度在辽东建立的国家,多年后同样崛起于辽东的鲜卑慕容家里的诸燕是否传承辽东公孙氏的国号就不得而知了。公孙度自从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后开始有了官方经营辽东的机会,趁着中原军阀混战不断蚕食高句丽和扶余等政权。中原战乱带来的人口数量以及不断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夺得的地盘都成为公孙氏成长壮大的理由。至于孙权勾搭燕国公孙氏的原因,不过是效仿蜀汉诸葛亮与鲜卑科比能合盟夹击曹魏的方式。虽然是效仿但是效果不差,但是公孙氏屡屡戏耍孙权导致这种结盟并不稳固。相对遥远的距离也给了曹魏各个击破的机会,最终公孙氏被曹魏迅速平定。

说起公孙氏建立的燕国其实源于辽东太守公孙度,来自大汉玄菟郡的公孙度在初平元年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此时董卓废除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在杀害刘辩和何太后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掌管天下大权。在公孙度被任命辽东太守的同一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中原大乱,辽东文武纷纷劝说公孙度自立为王。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初平元年,度知中国扰攘,语所亲吏柳毅、阳仪等曰:“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此时的公孙度有点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觉,由于辽东远离中原所以基本上没有受到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的破坏。所以大量的中原流民纷纷来到辽东躲避战乱,为辽东带来大量的人才。所欲公孙度的崛起和秦朝末年的南越国赵佗非常类似,公孙度在发展生产、整顿军队的基础上频频向高句丽、扶余等东北政权进攻。在大大拓展版图的同时,辽东公孙氏也成为东北雄霸一方的势力。而曹魏集中力量对付中原的刘备和曹操,所以没有精力搭理辽东公孙氏让其做大。如果从公孙度称王开始到司马懿攻灭公孙氏计算,公孙氏存在的时间比蜀汉国祚还长。

东吴孙权与燕国公孙氏结交不过是效仿诸葛亮与鲜卑科比能部结盟夹击曹魏的形式

曹魏地盘人口基本都是大汉朝的精华部分,具有87郡十二州: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占东汉荆州北部)、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可以说曹魏控制的势力已经超过中原的70%,东吴孙权和蜀汉的刘备加一起不过比较偏远的四州之地。所以东吴和蜀汉只能依靠天险和易守难攻的地形抵抗曹魏,因此蜀吴两国纷纷开动脑筋如何制约曹魏。

蜀汉丞相诸葛亮把目光放到了漠北草原的鲜卑首领科比能身上,他与科比能约定共同夹击曹魏。太和五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再出祁山北征曹魏,科比能同时出兵从北方出手。虽然没有成功,但是确实让曹魏手忙脚乱了一阵。而孙权一看哎呀我去,立刻如法炮制。东吴联络辽东公孙氏建立想达成联盟,不一定指望燕国能出多大力至少可以在东吴进攻曹魏的时候从后方牵制曹魏。况且辽东公孙氏的实力几乎不再蜀汉和东吴之下,对于牵制曹魏绝对够分量。

而三国由孙刘联盟攻抗曹操,发展到到了蜀汉、东吴、燕国、鲜卑从南北两个方向形成对曹魏的包围圈。如果不是没有一个超强势力做主导,这就是一个三国版的北约围剿。如果这个联盟稳固形成的话,势力雄厚的曹魏就会形成四战之地。曹魏就会形成和当年荆州刘表一样的局面,虽然兵多将广但是受到极大约束。如果这样,也许三国并立的时代也许会延长很多年。

没有诚意的公孙氏在玩火,在东吴和曹魏之间游弋终于酿成灭国大祸

东吴开始联系公孙氏是在燕国第三位君主公孙渊时期,公孙渊虽然也算有作为的君主但是格局还是不够大。而东吴的孙权是称帝最晚的,甚至在刘备东征东吴的时候还曾经向曹魏称臣。但是在公元233年,辽东燕王公孙渊派出使者到东吴称臣。孙权非常高兴,派万余军队带着赏赐的礼物如同美国大兵一样坐船去辽东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可惜公孙渊有点蛇鼠两端同时向曹魏献媚,其实也是害怕曹魏与其翻脸。所以公孙渊吞并东吴军队,杀掉东吴使者。虽然获得曹魏的册封,但是惹恼了孙权同时蛇鼠两端的态度也让曹魏新生警惕。

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一次北伐病逝在五丈原,围困曹魏四股势力暂时断了一股。公元235年曹魏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鲜卑首领轲比能刺杀,控弦十数万的鲜卑立刻四分五裂。四大封锁势力去其二,就剩下南方的东吴和辽东的公孙渊。

曹魏烈祖曹叡出了南部防守东吴的兵将外,派司马懿带倾国之兵北伐公孙渊。同时传檄乌桓、高句丽、鲜卑共击公孙渊,公孙渊腹背受敌没有坚持到东吴援军到达燕国被灭。

小结:

解除北方鲜卑和辽东公孙渊的威胁后,曹魏已经可以凭借雄厚的国力碾压蜀汉和东吴。最终曹魏对孙吴各个击破,公孙渊为自己的狭窄的格局付出了身死国灭的代价;而东吴在公孙氏和蜀汉被灭后,也被篡位的西晋司马氏灭国华夏再次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