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说,“姑不接,姨不送”,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官方重大场合举行什么活动,都非常讲究规矩。不光是官方,民间办婚丧嫁娶大事的时候,也有非常讲究。

比如中国北方农村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有“姑不接、姨不送”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举办婚礼的时候是非常重视的,非常隆重的。

谁家的女儿嫁给了你的家孩子,养活了这么大,不可能白白送上门,要新郎亲自来接,就是我们说的迎娶。

迎娶的时候,也不可能让新郎一个人来,新郎那边的亲戚朋友都要加入迎亲队伍中去,古代的时候要抬着轿子、吹着唢呐,吹吹打打到新娘家迎娶。

谁有最有资格去送亲呢,新郎的父母是不能去的,因为他们是长辈,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讲究尊卑。

除了父母,姑姑就是新郎最亲近的人,那一定是轮到她去了吧。可是且慢,姑姑不可以去,还是在家乖乖呆着吧。

为什么呢,因为“姑不接”嘛,所谓的姑不接,就是新郎的姑姑不可以去接亲。

这样说的道理何在呢?当然是有依据的,不然姑姑不服啊。

所谓的依据,就是说,姑姑肯定要比新郎年龄大,新郎结婚的时候,姑姑八成已经出嫁了。在旧社会有句话,叫“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这就是说姑姑嫁人了,成了别人家的人,跟新郎家的关系疏远了一点,成为局外人了,就失去了送亲的资格,只能在家坐冷板凳。

那么“姨不送”又有什么说道呢?

这个姨不送,说的是新娘的姨妈,她虽然不是新郎跟姑姑那样有直系血缘关系,也是新娘最亲的人。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姨妈是最亲的,对我们也是最好的。每个人童年的记忆中,都有一个对你无微不至的姨妈,都有关于姨妈的难忘故事。

外甥女出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刻。

作为新娘,一定希望姨妈亲自送自己,参加自己的婚礼,见证自己的幸福时刻。

当然情理上说,女儿的婚礼还是最希望母亲参加的,可是母亲是长辈,原则上不能去送亲。

农村有“母送女,穷到底”的说法,意思是说娘要是加入到送亲队伍,女儿就会受一辈子穷。这样一说,娘能不怕吗,心说我还是不送了吧,不能因为我,让女儿当一辈子贫困户。

接下来该轮到新娘最亲近的人姨妈了,但是姨妈也没有资格。

为什么呢,因为姨妈一般都比外甥女年龄大,也已经成为他人的女人,已经嫁人。既然是别人家的人,那跟外甥女的关系就远了一层。这婚礼嘛,姨妈还是别去了吧。

既然有这样的俗语,那说明是好多年传下来的规矩,千万不能坏了规矩,万一外甥女将来过得不好了,自己难辞其咎啊。

不过时代在进步,风俗也在改变,很多地方这规矩已经不兴了。

不仅姑姑可以接,姨妈可以送,有的地方新娘的父母也可以送亲,到了婚礼上他们一起见证女儿的幸福时刻。

在婚礼上,父母向女儿祝福,女儿则在婚礼上当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是一件很感人的场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6
♥♥♥嫁娶时“姑不接,姨不送。”还有一句: “姐姐送了要了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