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经济发达还是昆山经济发达?我要义乌人回答这个问题?

如题所述

义乌和昆山都是百强县,两个县级市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也许会昆山好些,但绝对义乌人有钱的多。昆山都外资,就税收高了点,也许公务员什么的会有钱点!!
毫无疑问在中国来说义乌和昆山市两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吸引投资和自主发展。
而昆山在吸引外来投资上面是很有一套的。当然我们不指望义乌能够像昆山那样优那么多的外商投资,但是周边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的资金我们总可以吸引吧!
义乌的自然环境和汉中(严格来讲是和汉中的西乡县)差不多。原来真的是一穷二白,可短短的20年时间,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初步建成了一个小型的国际城市。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当地的工业以及周边的经济发展...
说到这些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服务意识

1.昆山经验与义乌经验比较研究初析

长期被称为农业县的昆山,在十多年中累计引进注册外资200多亿美元,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IT产业制造基地,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第一。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义乌,十多年时间培育出了每天有20万客商出入的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其中光是外国客商就有130多个国家的8000多人。今年,江苏省与浙江省不约而同地分别树立了昆山和义乌两个县级市作为全省学习的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和宣传,并且邀请了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等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昆山经验与义乌经验的推介都是在中央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对同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两地经验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其发展的本质内涵,更好地学习借鉴其发展经验。本文主要从两地的共同点作一些粗浅的比较分析。

一、从时间上纵深考察,坚定不移地实施既定的发展战略,是昆山和义乌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央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动摇。相吻合的是,这在昆山和义乌两个先进县级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生动的体现。

昆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始终坚持外向带动战略,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义乌则始终坚持兴商建市战略,把建设完善商品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地自发展战略确定以来,虽然历经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国际国内风云变幻,领导班子也几经轮换,但是发展经济的大战略不偏移、主思路不调整,真正做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动摇。尽管每一任市委(县委)书记都有各自的执政风格与特点,但在重大决策方面,始终目标如一、方向如一。这是昆山和义乌两个地方取得今天经济社会各项成就的重要前提条件。

昆山经验的鲜明特点是“外向带动”,义乌经验的鲜明特点是“市场带动”。昆山之路的重要切入口和载体是国家级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验的切入口和主要载体是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昆山以一个县级市的体量,从开发区起步,把外向型经济这篇文章做足做透,最终使昆山成为全国县级市之首;而义乌则是把以前不起眼的、在浙江遍地都是的小商品市场这篇文章做到极致,使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专业市场。

方向明确、战略锁定、坚持不懈,其实也是很多企业、个人走向成功的朴素法宝。相反地,一些地区每年提一个战略,每一任新领导都想做一翻全新的打上自己明确烙印的发展功绩,见异思迁,必然会对一个地方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从创新的节点详细解读,每一次发展面临的困难转化为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这是昆山和义乌成功的亮点支撑

有趣的是,回顾十多年发展历史,在江苏尤其是苏南范围内,发展外向型经济昆山并非独具优势条件,而且后期的竞争一直异常激烈;在浙江范围内,发展小商品市场也并非义乌独有,曾经也出现了很多个非常有名的小商品市场。在基本上共同起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照各自周边的县市,昆山的外向型经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并不突出,但是在随后具体发展过程中,面对国际国内一个又一个困难,昆山和义乌各自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制订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两地经济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危机、创造辉煌。详细解读昆山和义乌两地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成功的共同之处在于同样有很多创新的节点在支撑。

昆山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历经了艰难起步、亚洲金融风波、国家宏观调控、县域经济事权与行政权不匹配等困扰,可贵的正是这些困扰催生、激发了昆山一系列的创新。这些重要的创新节点包括:1.在全省引进首家外商独资企业;2.有偿出让第一块土地;3.自费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4.倡议并第一个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
义乌在发展小商品市场的过程中,也历经了体制政策阻碍、市场恶性竞争等困难,但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强力冲破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引导小商品加工业发展,以一系列的创新举动推动义乌小商品市场凤凰涅。义乌重要的创新节点包括:1.开放县城小商品市场,提出“四个允许”。2.创新发展战略——“以商促工,贸工联动”,发展与市场关联的小商品加工业,使义乌市场从销地向产地拓展,义乌产品从“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转变为“小商品义乌造”。3.提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战略目标,把义乌小商品推向国际市场。4.第一个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改革;第一个引进民间投资,实行投融资体制改革;第一个实行跨区域水权交易等等。每一个创新节点都有很多故事,每一个创新节点都是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每一个创新节点都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地区竞争力差异的直观表现就是各地在应对各个时期的发展困难时留下的一个个历史“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昆山之路本身也是对传统苏南经验的提升和创新,义乌经验也是对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浙江经济的传承与发展。

三、从环境的因素比较分析,营造开放、公平、舒适的软硬环境是昆山和义乌成功的必要保证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地表现在环境的差异上。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必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它能够引进、激发发展经济的各种“活力因子”。

合理定位的政务环境。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政务环境无疑是各种影响经济发展变量中最重要的因素,政府作为的导向、力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昆山始终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目标。“亲商、安商、富商”、“诚信服务、规范行政、降本增效”、“国际惯例、团队合作、效率效能”、“守信规范、透明高效、合作双赢”、“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全过程、高绩效、专业化”等,从这些昆山近年来提出的政府工作理念就可以看出昆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涵。各个部门都围绕这些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义乌市在发展小商品市场的过程中强调政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指的是,应该由市场配置的资源由市场配置,政府绝不插手,比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所为指的是,该政府管起来的,政府一定管到位,比如创造环境、保护环境。这些政府工作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倡导力行,渐渐成为昆山和义乌领导干部的一种群体思维。兼容并蓄的人文环境。按照干部任用制度,多年来昆山和义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由异地领导担任,但这并没有影响既定战略的实施,这与两地十多年来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外向型经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两地殊途同归,都孕育出了开放的、兼容并蓄的人文环境。经济的国际化必然带来人文信息、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逐步国际化,国际眼光、开放视野必然催生地方领导以更高水平营造优越的投资和人居环境。这是昆山和义乌发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环境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两地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它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日趋优化的人居环境。硬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直观的体现,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文化教育形成的人居环境,可以说是吸引投资、信息,尤其是人才的重要因素。目前昆山和义乌的户籍人口均在65万左右,但是外来流动人口已分别达到了80多万和100多万。昆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称号;义乌已经成为一座城乡统筹的和谐城市,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全面实施了城乡一体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城乡一体污水集中治理、城乡一体饮用水安全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