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园丁”“老师是妈妈”是比喻句吗?

如题所述

“老师是园丁”是比喻句,“老师是妈妈”不是比喻句。

“老师是园丁”是把老师比喻成辛苦的园丁,是比喻句中的暗喻。“老师是妈妈”中老师和妈妈是同一类,无法构成比喻。

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

⒈、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 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今天,学校在阅期末考试卷,五年级试卷有一道仿写题,要求仿个比喻句。结果有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师是园丁”“老师是妈妈”诸如此类句子到底是不是比喻句,一石激起千尺浪,引起不少老师的争议:有的老师认为是对的,因为有先例,“老师好像园丁一样培育我们。”一直认为是比喻句,是大家比较认可的;而有的认为,比喻句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二是二者有共同点。由于老师和妈妈都属于同一种事物,都是人,没有可比性,因而不能算是比喻句;还有的老师说,如果死扣这2点,教的就太死板了。最终为了慎重起见,不冤枉一个学生,暂且裁定为比喻句。事后,我反复琢磨,我还是不敢苟同。我们先来看一下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且有共同点。如:.美丽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党是太阳,我是花;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等等。由此看来,“老师是妈妈”这一句为比喻句,不能成立,因为“老师”与“妈妈"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她们都是人类,(虽然她们具有相同点)。即就是“老师好像园丁一样培育我们”为比喻句其实也很牵强。但二者之间又有区别,不难发现:后者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暗喻,园丁是培育花草树木的,而老师是培养祖国的栋梁的,在这里,巧妙地将学生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恳请同行们参与讨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