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2-22
 1、制定精细化管理的标准 精细化管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那么,提出精细化管理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标准,就难成方圆。因此,各级地税部门,特别是上级决策部门,应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分门别类对各项工作要求进行细化,制定出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符合实际操作要求、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来。 标准制定后,又要狠抓落实。要加强学习,使每个管理员明确具体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要采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每个管理员的工作质量,保证达到预先制定的标准;要搞好分析评议,及时掌握标准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修订标准,将标准更加符合实际,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标准。

  2、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 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是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制度,作为基层地税部门就是要因地制宜的贯彻实施好这一制度。设立税收管理员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环节,管理员制度的实施,一是要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责任。作为管理员,要对所辖区域责任区内的纳税户情况一清二楚,包括开业登记、纳税申报情况、生产经营、行业发展情况等等,以便及时了解税源情况、税源变化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等,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掌握税收管理的主导权。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对管理员要加强考核,发现管理不到位、或管理失职的,要在及时纠正的同时,依法追究责任,轻则扣奖,重则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乃至追究法律责任。
  3、实施税收分类管理制度 要管深管细,必须要实行分类管理,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抓不住重点,也难以将税收工作做细。 一是实行纳税人的分类管理。就是根据平时掌握的纳税人纳税情况和现实表现,将纳税人按照税款缴纳大小及信誉等级来划分管理。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来区分纳税人纳税的数额大小及纳税信誉的高低,对税源大户要重点管理,要深入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内部进行经常的察看,建立固定的联系制度,随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和纳税等情况,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信誉度高的纳税人可减少一部分精力,将这部分精力投入到纳税信誉相对较差的纳税人管理上。 二是要在实施对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就税收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实施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就是要对业务要求高,政策性较强的税收业务,确定业务素质强的精兵骨干实行专人负责进行管理,统一进行处理,以保证政策执行的正确性和统一性。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税收业务交流,就工作中碰到的业务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以便集思广益地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加强管理,真正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4、建立预警监控体系 税收精细化管理如果单靠人力来实施是很困难的,目前,每个管理员都要管很多的纳税户,少则百来户,多则几百户,精力难以承受,也确实难以管理得过来。因此,要管深管细,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税收征管的预警监控体系。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依靠科学手段方法设计监控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监控指标上下波动幅度确定其预警值,并将预警标准指标设定在软件内,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对纳税人每个时期的监控指标进行计算监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