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的一些问题

想问下有没有什么可以看的教案书,还有讲课需要的一些流程
急急急~~
因为是在重庆,试完了马上就是说课,
没有说课经验
有没有人知道 可以看些什么书或者建议之类的?
一般小学数学的话考说课都是考几年级?还是随机的?

还有关于教育学跟心理学的考试。。只看大纲就可以了么? 还是要去买书来看?

网上有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如北京的华应龙老师、深圳的黄爱华老师等,他们上课的教案对你应该很有帮助。说课一般都是随机的,不过我建议你可以找几个类别准备一下:如计算类的、解决问题类的、几何图形类的。同时《数学新课程标》准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看一下。
讲课的流程:情境导入---新课探究---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说课的流程: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下面是我以前的一篇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第41页—42页上的“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积和容积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让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大小的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围绕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编排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为: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拔萝卜》导入新课,然后采用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研究性素材”,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汇报交流”等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的目的。

根据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我创设了“导、悟、辨、固、评”五个环节,下面我就围绕这五个环节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导
“秋天到了,笨笨兔和乖乖熊准备储藏过冬的粮食。”(动画)这时,我提问学生:“仔细看看笨笨兔和乖乖熊,你观察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萝卜有大有小,背篓装的萝卜有多有少。”我因势利导,紧接着问:“对了,萝卜有大有小,背篓装的萝卜有多有少。那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你们带来的水杯谁的盛水多,谁的盛水少呢?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板书:物体……大小。容器……多少。
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利用了有趣的动画导入,激兴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物体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的东西有多有少。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2、悟
我接着放映动画《拔萝卜》:(熊和兔子休息的时候,分别拿出两个萝卜比谁的东西大,它们为此争吵不休。这时,一只乌鸦站在树枝上嘲笑它们:两只笨家伙!要想知道谁大谁小太简单了。以前我喝水的时候就想到过了!)这时,我提问学生:“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呢?你们又能想出办法比较出哪个萝卜大,哪个萝卜小吗?”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实验。通过学生的实验和回答,我和他们一起总结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随后,让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的体积。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桌子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桌子的体积,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体积。”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我提出一个问题:“空气有体积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我并没有急着揭示答案。而是借助有趣的竞赛“吹气球”,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发现气球变大了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里面的空间,因此空气也有体积(学生相片)。在学生充分理解体积的意义之后,我继续放映动画《拔萝卜》:(熊和兔子背着萝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时,我提问:“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有的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杯进行比较,有的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放入量杯中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学生知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有多有少,这时我总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有多有少,这些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提问,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能力。接着,通过小组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交流等探究过程 ,感知了体积、容积的实际含义。
4、辨
体积与容积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区别,而它们的区别是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出示两个物体,让孩子们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反馈。得出有些物体只有体积没有容积,有些物体既有体积又有容积。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同时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感受体积、容积的区别。
5、固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呢?本环节我通过“搭一搭”、“捏一捏”、“摆一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观察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体会到虽然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为后面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作了铺垫。(相片展示)
6、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本活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或者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一个评价,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以促进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正确评价的观念。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本节课的板书图文并茂、画龙点睛地展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3
1、关于教案书的问题。可以到书店去买,据我了解重庆(我也是重庆的)的小学都用得人教版的。但我建议你不必急着去买,其实网上就有很多优秀教案可供你学习。
2、试讲的程序。(1)应试者先抽题目或统一规定题目———(2)给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讲是30或60分钟。———(3)试讲,这里要注意考官有可能加试。(像自我介绍这些,现在就准备好吧!)
3、说课程序。同上
4、小学考试一般考4年级以上的。
5、教育学跟心理学只看大纲当然不行。你应该先看看各区县关于教育学跟心理学考什么版本(有些考北师大,有些考我们重庆人事局出的)然后再买书来看!
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你,祝你好运!
第2个回答  2010-09-21
《找规律》说课稿
坦洲镇同胜小学 梁金燚
说课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