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第一段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如题所述

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辞官的原因如下:

直接原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释义: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根本原因: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释义: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心情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释义: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扩展资料: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正文以“归去来兮”开篇,意即“回家去啊!”开门见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感到浑身轻松自在。“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反问语气表示归田之志已决。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

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1

《归去来兮辞》辞中作者辞官的直接原因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释义: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根本原因是: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释义: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心情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释义: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扩展资料

《归去来兮辞》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所作。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文章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

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作者从三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一方面是辞官归田的决心(文章的第一段),通过写作者起初的归隐之意,和退官后的生活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方面是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第2、3段),通过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回家后的日常生活和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来描写。

第三方面是“乐天安命”的情怀(第4段),含三层意思,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

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6

1、做官的地方在彭泽,离家远,当时动乱,所以比较想回家。

2、本身没有做官的想法,现在又违背了自己的意志,去做了一个小官,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养家。身心痛楚

3、妹妹在武昌去世

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

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

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从原文可以看出原因有如下几点
1.做官清廉,不会阿谀奉承,做官没有门路,或者说没有机会做大官
2.做官的地方在彭泽,离家远,当时动乱,所以比较想回家。
3.本身没有做官的想法,现在又违背了自己的意志,去做了一个小官,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养家。身心痛楚
4.加上当时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所以就急着辞官回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9-14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觉得自己 以前是同流合污来着,觉得以后应该改过自新,视名利如浮云。回家去过清闲的无关官场的好日子。。或者说相当于归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