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素质教育”,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我认为,围绕着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就是围绕着考分的教育。

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最具本色的质地。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某人素质很高,一般指的是他的文明素质很好,五讲四美,七不规范,都做得很好。我想一般不会有人会联系到考分高低的。一个做得很好的人不一定考试的成绩也很好,这完全不是同一类型的问题。雷锋,焦裕禄,他们具有的道德素质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但和考分没有必然的关系。素质的好坏高低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不是在考场中比出来的。

素质在不同的人那里会有不同的要求,三百六十行有三百六十行的标准,没有办法一刀切。一个工人不能用农民的素质来要求他,反之亦然。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切是行不通的,但这些年来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学霸好像是通行天下的杰出人才。这实际上是说明过去科举制度的影响还在,一个人考中进士似乎是国家的大才了,其实庸才多的是。毛主席说过,历史上的状元没有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被后人记得的很少。

有许多人也觉得应试教育不好,但觉得比较公平,一律以考分高低为标准。考分高低为标准的确具有形式上的公平,但并不具有实质上的公平,而且说到底对谁都没有好处。一个人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拼一张表面光鲜的文凭,获得进入社会的所谓高起点,本身就是虚妄的。而且,以此为标准,成功的比例很低,失败是大概率。这哪里是真正的公平?在这种考试用人制度下,绝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有多大呢?

在这种制度下,学习了政治没有提高了政治素质,甚至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了科学没有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学习了外语连简单地用外语交际都不能,甚至全部还给了老师。有体育课而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眼睛搞坏是普遍现象,有美育课程却香臭不辨,大学毕业就业了却不喜欢劳动。以上的现象难道是个别现象吗?

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文革前就要求进行改革,并进行了很多探索,但也走过很多弯路。文革后,不但恢复原样,而且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当然,应试考试在一定时期内有它的作用,可以快速的培养出一大批实用型的人才,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而且越来越失去了它的作用。它的负面作用还在于,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已经习惯于应试教育,而老师也是应试教育教出来的,不知道素质教育是怎么一回事,甚至他本人就不具备必要的素质。这样问题就大了。

最近,我看到有的地方在强调体育,他们在研究体育成绩如何打分。他们即使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仍然离不开应试教育那一套。我想,德智体美劳的“体”主要指的是身体素质,而不是体育成绩,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不能划等号。当然,身体素质好也离不开体育锻炼,学校应该用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但不应引用应试教育打分那一套来干扰素质教育。所以,要转变教育观念是最难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9
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培养人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它的特点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因材施教。会使每个学生都活动的主动展示,使得学生的情商智商不会出现缺陷,成为戒缺的社会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