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数学启蒙方法

如题所述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学龄前的数学启蒙,就是“数数”和“加减法”,孩子数数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急着想教给孩子“加减乘除”。其实学龄前并不需要学习“理论”方面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话、游戏、实物演示、读绘本和故事的方法,把基础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理解得越扎实深入,以后上学就能越容易学好数学,轻松进阶。

下面整理了一些数学启蒙的概念,供各位家长学习、参考。但不要给孩子和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习进度和程度要因人而异,而且这些数学概念孩子上学以后也有科学的学习安排,不要把它当成“学龄前的必学清单”。

1~2岁

1、1~10的正数与倒数

从孩子婴儿期起,家长就可以开始“磨耳朵”了,一边逗孩子玩,一边开始“唱数”。类似传统的童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就是很好的数学启蒙。

等孩子会说话了,引导孩子清晰地说出1~10的数字,孩子的数学启蒙就正式开始了。等孩子熟悉了正数,就可以开始熟悉10~1的倒数了。

2、认识1~10的数字

孩子可以清晰地说出1~10以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音”和“形”对应上,通过图书、积木等认识数字,孩子看到数字,可以说出正确的读音。

3、1~10的数字排列

等孩子可以认出每一个数字以后,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把数字排列出来,可以通过积木、数字磁力贴等,让孩子爱上数字游戏。

4、1~10的实物对应

把数学的抽象实物化,具体应用到生活中:让孩子可以简单的数出物体的个数,比如:一个苹果,两块饼干,三本书。

5、基本二维形状

孩子在1岁多就可以开始学习认识基础的二维形状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等等。平时生活中的生活物品、玩具,都可以用来做“教具”帮助孩子构建基本的几何思维。

6、 大与小的概念

生物的趋利性是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到“更大的蛋糕”,但理解“大与小”的概念不是天生的,家长在生活和游戏中多向孩子提问: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等,随着月龄的增长,再告诉给孩子“更大,更小”的概念。

2~3岁

1、“比较”的概念

孩子到2~3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理解一些比较的概念,比如对比的:轻与重、高与矮、长与短。在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对不同种类的两个物品,以及相同种类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

2、数量多少的概念

让孩子辨识“谁的碗里米饭更多?”、“哪个盘子里的苹果多?”通过生活中这种数量的认知练习,孩子会逐渐理解数字本身的大小,比如5和10哪个数字更大。

3、1~20的认知

如果孩子已经熟悉了1~10的正、倒数,错乱排列,可以把数字逐渐增加范围到1~20。

4、配对的概念

“配对”是孩子都很喜欢的游戏,把两个一样的或者相配的物体是“一对”。比如让孩子把同一双的袜子配对、同样的筷子配对等。

3~4岁

1、1~30的认知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可以把数字的识记、排列、正倒数的范围增加至1~30。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这个概念可以基于孩子的“配对”游戏之上,告诉孩子所有物品能够配对成双的,就是偶数;配对以后多出一个,就是奇数。依然可以利用筷子、袜子、手套等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

3、观察规律

3~4岁的孩子开始发现一些“规律”了,比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让孩子观察和预测,下一个灯是什么颜色的,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4、时间顺序

“先换睡衣、再刷牙、最后上床睡觉”,通过生活规律即可帮助孩子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有“开始、然后、最后”的顺序概念。

5、“一半”的概念

“一个苹果,妈妈和宝宝一人一半。”

“一杯水倒掉半杯,留一半。”

生活中“一半”的概念很容易呈现,提高一些难度的话,可以考验孩子:比如,4个苹果,给爸爸一半,给宝宝一半,每个人有几个苹果?

4~6岁

1、“倍数”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可以让孩子先试着理解2倍的概念,“增加了同样的数量”就是2倍,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帮助孩子理解。

2、隔数字数数

当宝宝将1~30都数得很溜了,可以让孩子试着隔数字数数:比如2、4、6、8、10。用数字积木和数字冰箱贴来玩也很方便,趣味性高孩子也乐于参加。

3、分组

给孩子一堆物品,让他根据特定属性来分类:比如根据物品的形状、颜色等属性分类。以此再引发“成套”的概念,比如一套餐具,一套图书等。

4、三维形状

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些三维的物品和特征,比如:球体、圆柱体等,可以利用沙子模型教具。

5、体积和容积

当孩子掌握了长短、大小、高矮之后,就可以判断简单的体积和容积了,比如同样大小的杯子,哪个杯子里面的水更多,以及比较和形容物体的高、宽、薄厚等。

6、时间的概念

学龄前的孩子看表还是有点困难的,可以先从整点时间的认知开始,利用孩子生活最相关的几个整点,比如7点起床、12点吃午饭、18点吃晚饭等等,到了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去看钟表来理解。这对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也是有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7
建议一,利用环境中的数学,强化孩子数学思维
家长可以适时抛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题,邀请孩子一起帮忙解决。比如,今天要家庭聚餐,带着孩子数一数要来几个家庭?分别有多少人?他们大概什么时候会到?需要多少个碗和多少双筷子?这可以帮助孩子强化数数的技能,并能接触一些简单却常见的加减运算,培养数感。
今天去超市购物,请孩子算一下其中几样物品的价格并付款,或是让孩子帮你数一数买了多少个土豆,多少瓶牛奶?同样的,重复地帮助孩子进行加减训练,并且能让孩子对金钱有认识,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具象化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和理解。
今天出去旅行,多多关注一路上的路牌,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公里?导航显示还要多少分钟可以到达?虽然速度公式不要求在一二年级就掌握,但前置性的接触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抽象的公式如果能与具体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日后孩子遇到生活应用题,就能很好地理解并解答。
建议二,用“数学的语言”,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思考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到数学语言,只是太过简单,所以作为家长可能会忽略这个孩子绝佳的学习机会。家长可以通过提高数学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频次,强化数学语言在孩子脑海中的记忆,使其在下一次遇见相似场景时,能够快速回想并模仿你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回答。
比如,只带了十块钱去便利店,买糖用了三块钱,那么我们剩余几块钱呢?
买淮山时,要长一点的还是短一点的?
大盒饼干比小盒饼干多了五包,大的15元,小的10元,我们要买便宜一点的还是贵一点的?
要买写字用的笔,要粗一点的还是细一点的?
买便利贴,要长方形形状的,还是三角形形状的?
建议三,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乐趣
比如,让孩子角色扮演超市收银员,帮助你结算金额。除了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接着数等计数方法。土豆买了三袋,一袋有五个,那一共有多少个呢?
第2个回答  2022-10-21

1.数数

要教顺数,也要教孩子倒数。要顺着数,也要倒着数。还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无论顺着数,还是倒着数,都可以鼓励孩子跳着数。比如你数单数,1/3/5/7/9/10/11/13/15/17等等,这个叫跳着数。跳着数,可以顺数,也可以倒着数。

跳着数,是很好的加法以及减法训练,也是乘法和除法训练。

小时候,甚至就可以抱着孩子数一数。比如妈妈爬楼梯,比如一层有12个台阶,就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数数是很重要的。

一年级下册要求数到100,我们在生活中通过这种生活化学习就可以达到效果。在读小学前,就可以创造这样的环境,带着孩子数数。

至于对话,孩子在娘胎里就可以开始数数。4岁后家庭聚餐,让 孩子数大人人数和孩子人数,男女分别有多少,长短头发有几个?戴眼镜的有几个?戴手表的有几个?等等,教着无心,学者有意。一个月启蒙那么三二次,孩子上学就会比较轻松。

这个时候,尽量减少做练习,以数数为主,数生活中的万事万物。

数家里的地板砖,家里的碗筷。增加一点难度,可以用雪糕棍来玩数字(就是古人说的算筹)。可以把每一根当作自然数来数,这样对数字有个更敏感的理解。启蒙阶段,一定要做数形合一。先理解形,再理解数字,最后才是写。

可以在某宝买个百数表,没事就可以带着数数。就当玩儿,不要刻意教。日生活中的练习,很少有天然的物理或者工作环境,去数数。

可以带小朋友去动物园数动物,也是学数数的生活化学习方式。


2.如何通过生活教具来学数学

可以拿硬币来摆,也可以用围棋。先两个两个摆,但是后面可以三个以上摆。让小朋友跟着大人一起摆,这样他对乘法就会很有兴趣,另外能摆整齐,也是对精细动作的锻炼。

运算能力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数数的基础上才能发展的。

有意识的玩,比无意识的玩,多一点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数学,就是动手和动脑的集合。

科学研究,动手有利于脑部的发育。所以说手巧心灵,心灵手巧,所以动手就是动脑,玩的时候是手脑并用。

人类大脑进化是随着手指工能的精细程度而变化的。手部活动越精细,越能引发大脑思维,而大脑思维又通过双手的活动去完成,去完善。手和脑在循环过程中相互刺激,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了大脑的进化。

幼年时期,肢体运动特别是手指的活动,能促进脑部神经元生出更多的分支,创造更多的连接,连接不同神经元的突触数,促进大脑和智力的飞速发展。

在人手活动中,拇指至关重要。拇指好比是轴心,其他手指都围着他转。拇指用的次数越多,功能越灵活,大脑也就越发达。

所以在家没事一起摆摆棋子,玩玩橡皮泥。每天花一点时间,陪孩子玩玩投篮,都是可以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

家里切苹果,叫上孩子一起看,家里人一人一块,平均分成几块,可以让孩子从中认识分数。

拿秒表,和孩子一起数1到100,看谁数的快。这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学科,所以基础是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去寻找乐趣的。

开心的玩,才是有意义的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