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维持了150年,却为何没有走向复兴?

如题所述

“安史之乱”一直被后世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持续八年的内战之中,唐朝户口减半有余,国力锐减,从此盛唐威严不再,唐朝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那么,“安史之乱”明明已经被平定,而唐朝此后也延续了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为何唐朝再也没有走上复兴,反而是江河日下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但是它的强盛似乎都集中在前期,比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而唐玄宗晚期正是被这种史上罕见的长久盛世所蒙蔽,以他为首的唐朝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而导致了社会矛盾日渐加剧。最终,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的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发动叛乱,并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攻入洛阳,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被迫逃亡巴蜀之地。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春,走投无路的史朝义自缢身亡,其部将大部分投降,“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但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国祚延续了近一百五十年之久,它却再也没有一震大国雄风,反而是江河日下,最终亡国。其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在于“安史之乱”只是名义上被平定了,但实际上藩镇割据的局面不但没有被打破,反而是加剧了。

叛军坐第一把交椅的首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等人虽然最终都不得其死,叛军名义上也都不再与唐朝中央政府作对,但是安史叛军中其他重要将领都是有条件投降,唐朝给了他们很高的官职以及独立的权利,比如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这更是加剧了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的情况。

所以,安史叛军的残余势力是被“招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归顺唐朝,反而依然是与唐朝中央对峙的严重威胁。唐朝虽然在名义上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实际上只是向叛军妥协了。

“安史之乱”给曾经强盛的唐朝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除了经济上、社会上的混乱之外,(比如《旧唐书·郭子仪传》这么描述“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更重要的是严重降低了唐朝政府的威信。对内,唐朝政府更加无力于统治藩镇,对外,唐朝政府施行收缩政策,几乎是彻底放弃了西域地区。

再加上唐玄宗之后唐朝再也没有出现足够强势、善于运用权术的皇帝(没有权利,个人能力再强也没用),所以唐朝开始服输了——他们逐渐采取自保的消极政策,“安史之乱”后的近一百五十年时间内,唐朝没有能够再次崛起,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等到了它的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4
主要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更加严峻了,而唐太宗之后没有优秀的君王之才能够控制。
第2个回答  2019-12-29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安史之乱”并没有被真正平定,他只是名义上被平定了,但实际上藩镇割据的局面不但没有被打破,反而是加剧了。
第3个回答  2019-12-24
每个朝代都有其一定意义上的进展,内忧外患都会影响其走向。
第4个回答  2019-12-28
安史之乱的起因就是和唐朝的腐败统治有关系,“安史之乱”后,唐朝各方面都走向衰落,即使是维持了150年,却也无力去改变现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