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文《猫》的原文是什么?

如题所述

当代·郑振铎《猫》原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

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内容简介:

清新朴素的文笔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郑振铎散文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此文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叙述作者一家养猫的经过,真切表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情感,文笔细腻委婉,清新动人。

行文紧扣“猫”这一题目,细针密线,娓娓述着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

第一次抱养了一只花白的新生猫,它非常活泼,“常如带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作者“在太阳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猫扑过来扑过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作者的叙述描写自然而形象,毫无雕饰之感,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欢愉、喜悦之情。可有一天,小猫不知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里也感到一缕缕的酸辛。作者的主观感情为之一宕,从“欢愉”而变为“酸辛”。

作者笔下的三只小猫,各具特色,生动、形象、逼真,这一切都表明作者对生活观察是很精细的,感受是很真切的,从而在艺术表现上给人一种健康、真挚、朴实的艺术美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7

《猫》    

猫好像在活过来的时日中占了很大的一部,虽然现在一只也不再在我的身边厮扰。

当着我才进了中学,就得着了那第一只。那是从一个友人的家中抱来,很费了一番手才送到家

中。她是一只黄色的,像虎一样的斑纹,只是生性却十分驯良。那时候她才下生两个月,也像

其它的小猫一样欢喜跳闹,却总是被别的欺负的时候居多。友人送我的时候就这样说:

“你不是欢喜猫么,就抱去这只吧。你看她是多么可怜的样子,怕长不大就会死了。”

我都不能想那时候我是多么高兴,当我坐在车上,装在布袋中的她就放在我的腿上。呵,她是

一个活着的小动物,时时会在我的腿上蠕动的。我轻轻地拍着她,她不叫也不闹,只静静地卧

在那里,像一个十分懂事的东西。我还记得那是夏天,她的皮毛使我在冒着汗,我也忍耐着。

到了家,我放她出来。新的天地吓得她更不敢动,她躲在墙角或是椅后那边哀哀地鸣叫。她不

吃食物也不饮水,为了那份样子,几乎我又送她回去。可是过了两天或是三天,一切就都很好

了。家中人都喜欢她,除开一个残忍成性的婆子。我的姐姐更爱她,每餐都是由她来照顾。

到了长成的时节,她就成为更沉默更温和的了。她从来也不曾抓伤过人,也不到厨房里偷

一片鱼。她欢喜蹲在窗台上,眯着眼睛,像哲学家一样地沉思着。那时候阳光正照了她,她还

要安详地用前爪在脸上抹一次又一次的。家中人会说:

“链哥儿抱来的猫,也是那样老实呵!”

到后她的子孙们却是有各样的性格。一大半送了亲友,留在家中的也看得出贤与不肖。有的竟

和母亲争斗,正像一个浪子或是泼女。

她自己活得很长远,几次以为是不能再活下去了,她还能勉强地活过来,终于一双耳朵不知道

为什么枯萎下去。她的脚步更迟钝了,有时呜叫的声音都微弱得不可闻了。

她活了十几年,当着祖母故去的时候,已经入殓,还停在家中;她就躺在棺木的下面死去。

想着是在夜间死去的,因为早晨发觉的时候她已经僵硬了。

住到X城的时节,我和友人B君共住了一个院子。那个城是古老而沉静的,到处都是树,清寂

幽闭。因为是两个单身男子,我们的住处也正像那个城。秋天是如此,春天也是如此。墙壁

粉了灰色,每到了下午便显得十分黯淡。可是不知道从哪里却跳来了一只猫,她是在我们

一天晚间回来的时候发现的。我们开了灯,她正端坐在沙发的上面,看到光亮和人,一下

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

我们同时都为她那美丽的毛色打动了,她的身上有着各样的颜色,她的身上包满了茸茸的

长绒。我们找寻着,在书架的下面找到了。她用惊疑的眼睛望着我们,我们即刻吩咐仆人,为

她弄好了肝和饭,我们故意不去看她,她就悄悄地就食去了。

从此在我们的家中,她也算是一个。

养了两个多月,在一天的清早,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她仍是从风门的窗格里钻出去(因为她,

我们一直没有完整的纸糊在上面),到午饭时不见回来。我们想着下半天,想着晚饭的时

候,可是她一直就不曾回来。

那时候,虽然少了一只小小的猫,住的地方就显得阔大寂寥起来了。当着她在我们这里

的时候,那些冷清的角落,都为她跑着跳着填满了;为我们遗忘了的纸物,都由她有趣

地抓了出来。一时她会跑上座灯的架上,一时始又跳上了书橱。可是她把花盆架上的

一盆迎春拉到地上,碎了花盆的事也有过。记得自己真就以为她是一个有性灵的生物,

申斥她,轻轻地打着她;她也就畏缩地躲在一旁,像是充分地明白了自己的过错似的。

平时最使她感觉到兴趣的事,怕就是钻进抽屉中的小睡。只要是拉开了她就安详地走进

去,于是就故意又为她关上了。过些时再拉开来,她也许还未曾醒呢!有的时候是醒了,

静静地卧着,看到了外面的天地,就站起来,拱着背缓缓地伸着懒腰。她会跳上了桌子,

如果是晚间,她就分去了桌灯给我的光,往返地踱着,她的影子晃来晃去的,却充满了

我那狭小的天地,使我也有着闹热的感觉。突然她会为一件小小的物件吸引住了,以前

爪轻轻地拨着,惊奇地注视着被转动的物件,就退回了身子,伏在那里,还是一小步

一小步地退缩着——终于是猛地向前一蹿,那物件落在地上,她也随着跳下去。

我们有时候也用绒绳来逗引,看着她轻巧而窈窕地跳着。时常想到的就是“摘花赌身轻

”的句子。

她的逃失呢,好像是早就想到了的。不是因为从窗里望着外面,看到其他的猫从墙头

跳上跳下,她就起始也跑到外面去么?原是不知何所来,就该是不知何所去。只是顿然少

去了那么一只跑着跳着的生物,所住的地方就感到更大的空洞了。想着这样的情绪也许

并不是持久的,过些天或者就可以忘情了。只是当着春天的风吹着门窗的纸,就自然地

把眼睛望着她日常出入的那个窗格,还以为她又从外面钻了回来。

“走了也好,终不过是不足恃的小人呵!”

这样地想了,我们的心就像是十分安然而愉快了。

过了四个月,B君走了,那个家就留给我一个人。如果一直是冷清下来,对于那样的子我

也许能习惯了;却是日愈空寂的房子,无法使我安心地守下去。但是我也只有忍耐之一途。

既不能在众人的处所中感到兴趣,除开面壁枯坐还有其他的方法么?

一天,偶然地在市集中售卖猫狗的那一部,遇到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四五岁的女孩。

她问我要不要买一只猫。我就停下来,预备看一下再说。她放下在手中的竹篮,解开盖

在上面的一张布,就看到一只生了黄黑斑的白猫,正自躺在那里。在她的身下看到了

两只才生下不久的小猫。一只是黑的,毛的尖梢却是雪白,那一只是白的,头部生了

灰灰的斑。她和我说因为要离开这里,就不得不卖了。她和我要了极合理的价钱,我答

应了,付过钱,就径自去买一个竹筐来。当着我把猫放到我的筐子里,那个孩子就大

声哭起来。她合不得她的宝贝。她丢下老妇人塞到她手中的钱。那个老妇人虽是爱着孩子,

却好像钱对她真有一点用,就一面哄着一面催促着我快些离开。

叫了一辆车,放上竹筐,我就回去了。留在后面的是那个孩子的哭声。

诚然如那个老妇人所说,她们是到了天堂。最初几天那两只小猫还没有张开眼,从早

到晚只是咪咪地叫着。我用烂饭和牛乳喂它们,到张开了眼的时候,我才又看到那个

长了灰色斑的两个眼睛是不同的;一个是黄色,一个是蓝色。

大小三只猫,也尽够我自己忙的了(不止我自己,还有那个仆人)。大的一只时常要跑出去,

小的就不断地叫着。她们时常在我的脚边缠绕,一不小心就被踏上一脚或是踢翻个身。她们

横着身子跑,因为把米粒粘到脚上,跑着的时候就答答地响着,像生了铁蹄。她们欢喜

坐在门限上望着外面,见到后院的那条狗走过,她们就咈咈地叫着,毛都竖起来,急速地

跳进房里。为了她们,每次晚间回来都不敢提起脚步来走,只是溜着,开了灯,就看到她

们偎依着在椅上酣睡。

渐渐地她们能爬到我的身上来了,还爬到我的肩头,她们就像到了险境,鸣叫着,一直要

我用手把她们再捧下来。

这两只猫仔,引起了许多友人的怜爱,一个过路友人离开了这个城还在信中殷殷地问到。

她说过要有那么一天,把这两只猫拿走的。但是为了病着的母亲的寂寥,我就把她们带

到了xx。

我先把她们的母亲送给了别人,我忘记了她们离开母亲会成为多么可怜的小动物。她们叫

着。不给一刻的宁静,就是食物也不大能引着她们安下去。她们东找找西找找,然后就失望

地朝了我。好像告诉我她们是丢失了母亲,也要我告诉她们:母亲到了哪里?两天都是这样,

我都想再把那只大猫要回来了。后来友人告诉我说是那个母亲也叫了几天,终于上了房,

不知到哪里去了。

因为要搭乘火车的,我就在行前的一日把她们装到竹篮里。她们就叫,吵得我一夜也不能

睡,我想着这将是一桩麻烦的事,依照路章是不能携带猫或狗的。

早晨,我放出她们喂,吃得饱饱的(那时候他们已经消灭了失去母亲的悲哀),又装进竹篮里。

他们就不再叫了。一直由我把她们安然地带回我的母亲的身边。

母亲的病在那时已经是很重了,可是她还是勉强地和我说笑。她爱那两只猫。她们也是立刻

跳到她的身前。我十分怕看和母亲相见相别时的泪眼,这一次有这两个小东西岔开了母亲的

伤心。

不久,她们就成为一种累赘了。当着母亲安睡的时候,她们也许咪咪地叫起来。当着母

亲为病痛所苦的时候,她们也许要爬到她的身上。在这情形之下,我只能把她们交付仆人,

由仆人带到他自己的房中去豢养。

母亲的病使我忘记了一切的事,母亲故去了许久我才问着仆人那两只猫是否还活下来。

仆人告诉我她们还活着的,因为一时的疏忽,她们的后腿冻跛了。可是渐渐地好起来,

也长大了,只是不大像从前那样洁净。

我只是应着,并没有要他把她们拿给我,因为被母亲生前所钟爱,她们已经成为我自己悲

哀的种子了。

靳以(1909—195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章方叙,天津人。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

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20世纪30年代写了许多反映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生活,

描写青年男女生活和爱情的小说。40年代目睹国民党破坏抗战,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作品中

出现革命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热情参加文化建设工作和各项政治活动,曾任人大代表,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1959年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

年50岁。一生共有各种著作30余部。

    从全文看来我是一个妄下断语,主观臆断,凡是只单凭想象的人。

2.猫

3.外形,性格,在家中的地位。

4.用第一二只猫的活泼开朗,讨人喜欢,反衬出第三只猫的讨人厌,懒惰,忧郁。

5.不能去掉。因为似乎,好像,时表示怀疑,去掉了语言表达就错误了。

6.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着鸟笼凝望着。作者会

想算了吧,没事,不小心的而已。

7.讨厌,愤怒,愧疚

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后悔,愧疚,自责的思想感情。

9.因为猫已经死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