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凌迟是古代最重的一种刑罚,只有行为及其恶劣的人才会被判凌迟处死的刑罚。袁崇焕在死之前共被割了3543刀,可以想象死前他肉体遭受的痛苦是没有人能够承受得住的。

对于袁崇焕而言最痛苦的不是肉体上的折磨,而是心理上的折磨。因为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国家在战斗,戍守边城整整十几年,最终国家不信任他,就连百姓更是想喝他的血,吃他的肉。他觉得他的一生都是个笑话。于是在他死前他高喊到:“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可以想象他被凌迟处死时依然是刚烈不阿的。可以说凌迟时内心是崩溃的,肉体是痛苦的,为了国家换来如此下场,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那么袁崇焕又是因为什么别处以凌迟处死的刑法呢?资料记载是当时袁崇焕击退了皇太极刚刚拿下的辽东的宁远池,后来袁崇焕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导致国家首领认为他勾结外党,于是被判处了凌迟处死的刑法。其实他是被冤枉的,他一生都在兢兢业业一心为国。,最终却落的个这么惨痛的下场,真是不能够理解。即使当时他犯了罪国君也应该念及他一生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也应该使其善终,不应该被判凌迟处死。

好在乾隆皇帝登记后为袁崇焕平反了,后人才意识到当时他是被冤枉的,他是一位忠贞爱国的勇士,而不是卖国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我还是比较欣赏他的,也是我一直敬佩的一个人。袁崇焕不是被冤枉死的,判决给他的十大罪状,白纸黑字,历历可查。袁崇焕是进士出身,是个读书人,没有什么力气,但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自己挺身而出。在北方有个政权叫做后金(清朝),不断攻击大明,在这紧要关头,袁崇焕主动请缨,去抵抗后金。

袁崇焕被下狱后,通敌叛国的罪行很快被确定,使得许多官员感到惊愕。面对袁崇焕即将被凌迟处死,祖大寿是辽东将领中替其求情最卖力的一人,愿以官阶赠荫换取袁崇焕的性命,但崇祯坚决拒绝。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年逾古稀的大学士成基命,跪谏崇祯“敌在城下,非他时比”,望皇上慎重处置,同样被崇祯所拒绝。大学士周延儒的力保请求也被拒绝,之后求情的御史罗万寿被削职下狱,平民程本直被处死。

虽然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害怕死亡并谈论死亡,但他们不能排除死去的真正的英雄和真正的英雄!在明朝遭受凌迟折磨的人远远少于清朝。在清朝,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天国将是高高官,他们沦为清军而拒绝投降,无一例外地是凌迟。



他触犯了崇祯皇帝的底线,让皇帝下定决心处死袁崇焕,就像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1630年9月22日崇祯皇帝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同时也加速了大明朝的灭亡。

第2个回答  2019-09-21

在评判古代人物的时候,其实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对他们得出不同的结论,袁崇焕其实是在大明王朝未在旦夕的时候奋起的。对于当时的崇祯皇帝来说,袁崇焕是一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存在。


毕竟在当时袁崇焕为了挽救大明王朝付出了自己巨大的努力,帮助崇祯皇帝稳定了北方的边境地区,这一个功劳可以说是极大。毕竟由于他的这一个作为,才使得当时的大明王朝变得稳固而不用遭受北方边境的混乱。

但是对于袁崇焕这一个人的评价其实是有着不同说法的,即使他为当时的大明皇朝做出了如此的贡献,但是到最后仍然被凌迟处死。凌迟处死其实是在当时封建王朝比较残酷的一种刑罚,而受刑的场面也是比较残忍的。


并且在袁崇焕接受凌迟处死这一刑法之前,身体上还遭受了极大的迫害,因为当时的人们将他认定是卖国贼,所以对他的态度也是比较恶劣的。他在接受酷刑的时候场面非常的血腥,甚至在他的肉体被酷刑折磨的时候,旁边很多的百姓对于这样的一种现状也表示十分的赞同。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当时袁崇焕在民间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对于这样的一种严酷刑罚,很多的人都想要知道袁崇焕自己的态度是怎样的。但实际上在接受这样刑罚的时候,袁崇焕整个人都表现地十分的淡然,始终都没有为自己辩解。







第3个回答  2019-08-05
袁崇焕受刑是在崇祯三年八月十六,即公元1630年,地点在西四牌楼,明时称为“西市”,即今天的西四大街十字路口。其实,关于袁崇焕的行刑细节,明代史料诸如《崇祯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史》都很简略,根本没有提及袁崇焕的具体死法。记录最详细的就是明末清初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和文学家张岱的《石匮书后集》。 
 《明季北略》:“是时百姓怨恨,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刽子语无锡周无瑕曰:‘吾服事诸老爷多矣,未见如袁爷胆之大者’。 
 《石匮书后集》:“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此外,传说袁崇焕临刑前曾做《临行口占》,“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死后,关于他的家人的结局以及身后事,《明史·袁崇焕传》做了如下记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 后来,袁崇焕仅剩的首级被一位姓佘的义士偷取安葬,并叮嘱子孙世世代代为其守墓!后来,乾隆帝为了缓和满汉矛盾,便准备为袁崇焕翻案,并下诏寻找佘氏后人。“昨批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蘇、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忧悃,以致身攞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随即,佘氏后人的义举便被上报。乾隆得知其事迹后非常感动,表示要封官给佘氏后人。但是,佘氏先祖早有祖训:坚持不到朝廷做官。于是,乾隆便允许其家族世代为袁崇焕守墓。 
 随着时间流逝,虽然当年的金戈铁马与阳谋阴谋都已成为过往,但是袁崇焕的身后名却饱受争议。其实无论如何,如果将任何人代入到当年国难频频的大环境中,光凭袁崇焕凭借孤城击退努尔哈赤的八旗精锐,且多年镇守辽东抗拒后金于山海关之外,他的忠贞既可明了!若是袁崇焕有心投降,恐怕攻破北京城的也不会是李自成,明朝的灭亡也会提前15年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6

在明朝末年,袁崇焕成为了国家的关键人物,他在辽东经营多年,专门是为了要平定辽东。但是,袁崇焕被崇祯以杀大臣的罪名拘捕,并处以极刑。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根据记载,袁崇焕在被处刑的时候,从执行开始到死亡,他全程没有吭声。听起来是非常有骨气的,能够承受这么大的痛苦,真的是一个勇士。但是,个人觉得这个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一个人能够成熟的身体痛苦是有极限值的,就连现在的特工,也没有办法承受这种极限的痛苦,所以,这个可能就是别人的一个误传而已。毕竟,人的忍受能力是有限度的。

突然想起来我们中学里学到的邱少云英雄,是不是也会出现承受不住的情况呢?不过,很多人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事情是可以做到的,我是一个文盲,大家别计较。我只是这样提出来一个思路,而不是来否定我们学到的英雄,为这样的英雄人物点赞!正是因为你们的奋勇作战,我们才有这样的幸福生活。

当然,袁崇焕不出声一个可能就是自己的舌头被割掉了,这样就没有办法发出声音了,或者是将他的口堵住了,让他发不出声音,还有就是一个可能就是为了美化他,无论是哪种,都是已经过去了,功过自在后人评说。我们的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这样的,袁崇焕是如此,杀的那个官员也是如此,崇祯也是如此。

袁崇焕的死,不能说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也是差不多的!你说是不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