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发行量比美元还大吗?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我国的主权货币与美元是全球唯二发行量最多且主权信用犹存的法币

单纯从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2来看,美国是16万亿美元,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比为75%(美国GDP为21万亿美元),而中国是27万亿美元,与GDP之比是接近200%(中国GDP为15万亿美元)。

很显然,我国的主权货币是比美元要多的,然而从人均持有货币量与市场流通货币量的维度来看,我们的货币却未必比美元多,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虽然同属主权货币,但对应的国情不一样。

我国的主权货币和美元皆是由各自的国家权力机构发行以先行流通于各自国家的各个交易市场里头,但二者的客观属性却不同,美元拥有全球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而我们的货币目前暂且不具备这一地位及属性,绝大部分流通于国内而无法像美元那样做到于全球范围内流通自如,故而二者对应的情况无法就供应量达成统一,也就造成了虽然我国主权货币的发行量比美元高,但流通量和持有量均不及美元。

二、虽然同是资产价值锚定,但供需端不一样。

美元资产具有价值投资属性,若想比其他货币资产更值钱,就得间接使美元相比其他货币发行量要小,充分体现了相对的稀缺性,况且美元的需求端主要在于金融服务业,华尔街之所以可以向全球输出金融资本,正是得益于美元的币值及其资产的价值相对要高。

而我国货币资产普遍只具有固定投资属性,加上非全球交易体系内结算货币的因素,我国务必以产业资本为供给端发展自身,使得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但无法形成对全球产业资本的输出,故而造成货币需求端主要以国内为主的局面。

三、虽然同是发行量唯二多的货币,但造成的后果不一样。

综合以上两点,美元虽发行量大,但对应的国情是基于美元霸权,可以在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里流通,且得益于金融资本的输出,诸如恶性通胀、购买力下降、主权信用崩坏等一系列的风险要小得多。

我国主权货币则反之,发行量大,但持有量和流通量不够大,基于产业资本积累的弊端,诸如供给产出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的问题,所要面临的货币超发风险很大。

故而,人民币发行量的确比美元大,但人均持有量和市场流通量均不及美元。

美国大量印钞,于短期内大概率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原因有三:

一、利用统计方法将通胀率降低。

从技术上来看,将与通胀率关联度不高但也会从整体上影响长期通胀水平的指标摘除,只统计与短期相关的、与居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指标,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这一类的数据。所以,即使造成实际通胀,也可以利用统计方法的修正与调整来改善通胀数据,此乃名义通胀。

名义通胀之所以会诞生,在于限制拥有铸币权的货币发行机构滥发货币以抬高流通于整个社会的货币贬值,交易属性大打折扣,从而避免导致恶性通胀的爆发。然而问题在于名义通胀亦是人为的产物,再结合统计方法的调整,实际上并不能限制发行机构的滥发货币之行为。美国的美联储就是在抑制通胀与权力寻租这两者之间博弈了上百年的时间。

二、依靠金融供给侧,将货币流动性导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需求端。

美国的金融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的特性,虽然其整体也是金融混业,但自零七年的次贷危机与零八年的金融危机以降,美国更加明确了金融混业的局部性,在金融结构上亦推动了金融属性的商业与投资的分业化,使得货币政策与金融系统就流动性的引导更加顺畅,即可以将流动性往资本市场集中引导,使其服务于金融和实体经济各自的需求端。

三、依托美元霸权和美国金融霸权。

由于美元属于世界货币即国际交易诸如石油贸易等交易体系内最重要的结算货币的特性,其发行决定了以美元为锚的资产价值的上升与否,相当于向全球体系内用美元进行结算的交易者收取巨额的铸币税,此举能够将美国国内因流动性滥发而导致的通胀效应及风险转移到国外即外部的国际交易体系里去,有效纾解其国内的通胀情况。

另外,美国可以凭借援助欧洲以达成消除超发的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毕竟欧债危机是个无底洞,如若担心通胀爆发,那么可以将多余的货币供应用以缓解欧洲债务。

故而,美国大量印钞,于短期内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原因在于:

统计方法会修正与通胀率相关的指标和数据;

依靠金融供给侧,将货币流动性导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需求端;

依托美元霸权和美国金融霸权,将国内的通胀转移到国际的交易体系,或是缓解其自身或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债务状况。

受此次疫情的影响,美国不得不印钞。

美联储针对此次疫情的冲击,欲要复苏经济而采取的无限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迄今为止,已经释放了十几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主要注入资本市场,抑制恐慌情绪蔓延,譬如在没有推行该政策之前,全球金融市场一片哀嚎,美股经历了四次熔断,期货石油跌至负值,全球以往累积的财富缩水一半以上。

为了阻止经济持续恶化,美联储扩大资产负债表来印钞以期短暂步出泥淖,推高资产价格,恢复经济增长的信心。

受货币宽松影响,美国国内风险突出。

如此推行货币宽松的政策于一时固然有好处,但对于长期美国国内的债务性风险可谓不是一件好事。先是联邦政府的债台高筑,其部门负债率已经超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0%左右。

纵使美国金融霸权、美元霸权的威力犹在,可以凭借权力寻租再持续好几年,但美元的信用无疑会遭遇持续性贬值,届时排除推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货币超发必然消耗美元资产价值,大势所趋,将是美元霸权的终结。

而再来就是美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负债,也是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明明美国已经推行了史上最大的减税政策,营商环境不至于这么差吧?

然而企业负债并不是为了解决营收问题,而是利用债务去撬动资本市场的杠杆,使其发行的股票价格指数上涨,然后通过分红以实现盈利。

这亦是加速美国产业空心化的一大原因,倘若货币超发促使企业债务规模愈发的庞大,不仅于将来充满了企业债违约风险,还加大了股市泡沫破裂的风险。

受美国印钞影响,其他国家的变化。

短期来看,美国印钞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以纯外部性和外部驱动性为主,纯外部性的影响譬如股市震荡、汇率下降,此乃美元贬值,其他国家的法币升值,从而带动了相关汇率的下降;

而外部驱动性影响包括受美国宽货币政策的怂恿,国内货币政策也呈现宽松状态,降息降准,利率下跌,货币流动性泛滥,防止社会通缩和陷入流动性陷阱。

长期来看,全球金融市场的资产价值无疑都会大打折扣,货币交易量增加而导致实体经济陷入萎缩,而对于我国来说,产业资本的缩水则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7

美国的M2包括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小于10万美元)、零售的货币市场基金。 着重要注意,存款里大于10万美元以上的没有算。 而中国的M2包括M1再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和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只要是超发,就是掠夺,掠夺的钱用在发展民生产生更多的价值,如果只是用于填补亏空或者其他特殊目的,那么对于平民没有任何好处。关键是美元在美国国内流通有多少,在国外流通又有多少?人民币全部是在国内流通,通胀大得多,还得自己国内消化,美国即使有通胀也是全世界帮他消化,这就是中国的CPI高的缘故,生活成本高!

M2是广义货币,不是发行的,是银行创造的信用。广义就是广泛意义上讲的东西,与实际事物差别较大。例如我们一些历史学家把韩国越南蒙古广义看作中华民族一部分,你能够说这些国家能够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吗? 货币只有央行才有发行权,谁都不可能发行,所以只有央行发行的货币才是货币,其它的是货币近似物。

究竟美国的m2和中国m2统计方式是否一样呢?中国的是狭义货币+准货币,也就是定期存款和居民存款以及其他存款。但美国是狭义m1+储蓄存款以及10万美元一下的定期存款和零售的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本身统计都不一样,可以这样简单类比吗?

货币发行量,指的是央行发行的货币,M2只能是广义货币,现在对什么是广义货币也并不一致,有经济学家把M3,也就是债券数量也包括进去,不然为什么债券也划进M的范畴。实际上现在债券也很容易变现,比长期存款更加容易变现,它很容易变成现实消费。实际上M2的统计各个国家也不一样,美国的M2就不统计大额存单和养老金存款 ,中国是统计了的。

M2严格说来只是银行的债务数量,不是市场在流通支付的货币数量,很简单,你的存款只是借给银行的债权,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些债权后面有货币吗?实际上大多数没有,不然我们都到银行去取看看有没有。银行害怕的是挤兑,银行那些M2再多都是空虚的,岂不是银行把你的出口借出去的现在不能还,甚至不知道能够还不还,因为许多来贷款的企业已经资不抵债,M2实际上有许多资金已经亏掉了,不然不会搞存款保险,读了这些你还相信M2是我们的货币吗?

美国的物价几十年来,变化不大,贬值较少,而我国的物价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时间,大部分物价,增涨了五六十倍。三十多年前,六十多岁的老爸,省吃俭用给自己存了二千元钱、经常自豪的说,我有养老的钱了,老了不用花儿女的钱。到2015年,老爸一场病就花了两万多元,老爸说,想都不敢想,那时够养老的钱,现在连一个普通的病都不够用。

应该说,因为房子,很多人手上有了资金(暴发式,无论是价值转换得来还是借来),就大量转移资产出国,这个时候,人民币就留在国内流转,推高了物价。另外,外国资本进入,换成人民币在国内运作,让生产生活资料变少,又推高了物价。所以,只有进入和出去形成平衡,物价才可能相对稳定。中国需要进口什么? 当国内某行业某领域物价高时,商业规律会推动外国进口,相反,会推动出口。 所以,国内物价高启,与我国的进出口外贸规则有关、与我国行政管理规则有关(管的太死太松都不好),说白一点,商贸自由度不高,壁垒多而厚,政策变更和适时性差。

M2和通货膨胀没有关系,既然想做公知,先把基本的知识搞清楚。 美元对人民币相当于银行对企业。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是收储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使用。这时候美元兑换出来的人民币相当于基础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必然有乘数效应。中国M2必然比美国高,这也是基础知识。

M2都是M1乘数效应来得,债务一结清,M2收缩,总货币量减少,会导致用于经济实体发展货币工具减少,最后导致大家技术性没钱,而不是真没钱,进入修昔底德陷阱。现在每个人天天都在还债,货币总量其实天天在收缩,货币量根本不够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体量。从总体看,人民的生活水准比过去强太多了,没办法从时间线上进行比较指摘,不要说与80、90年代比,就是对比00年代也会被打脸。公知们会借助一个点扭曲现实,不与其他事物进行关联比较,直接尝试摧毁整个面,这几天又盯上了货币通胀。

这要从广义货币来说,广义货币包括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可见不管是M1还是M2,都包含了银行存款,一个是企事业银行,一个是居民银行存款。而货币是有乘数的,存在银行的钱,扣除存款准备金以后的钱,名义上都可以放贷,也就是我们的M2被放大了几倍。而美国的银行存款很少,M0和M2差距很小,这就是中美货币的差异。

美国一年的GDP才二十万亿美元,哪来的上半年68万亿?你这是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跟我们比,但是比货币供应量的时候又不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了。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换算成人民币比我们还高,毕竟有一千四百多万万亿,可是他们上半年的GDP只占到二十分之一,我国上半年的GDP占到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外汇储备增加货币发行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方面。因为外汇储备总计也就3万多亿美元折成人民币22万亿不到。主要方面还是铁公基及房地产投资造成的货币造发,光房地产一项存量资金多达70万亿人民币。

现在继续下去真可能变废纸,看看这一年年的购买力吧。先是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变成了废纸,接着是角票,现在是元票。现在买东西动不动都是百元票都扛不住!可是为什么人民币购买力一直在贬值?二十年前一块钱就可以吃一碗炒粉,现在要7块钱。我的老家原来房价只要600块钱一平米,现在要6000块钱一平米。人民币处于外升内贬的状态。

美国的M2包括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小于10万美元)、零售的货币市场基金。着重要注意,存款里大于10万美元以上的没有算。而中国的M2包括M1再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和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房价高不是不是货币超发的结果,而是货币超发的抵押;通胀的本质是流动性在经济体中渗透的过程,是时间的积累,不能用短期评价,关键在于流动性在经济体中的渗透程度,仅仅看M2数量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美国的信用卡体系极端发达,是通胀的防火墙。

第2个回答  2021-01-23

    我国的货币与的美元发行量对比,不能是数量上的对比,而是经济差、货币购买力、国际商品购买力的对比。如果从货币总量来讲,当前货币供应量为16103.9(10亿)美元,也就是约为16万亿美元。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为2080900亿元,也就是约208亿元,按照美元兑人民币1:7.08计算,约为29.4万亿美元。



    从总量的角度来讲,换算为美元确实比美元的总量要大。但是,对比不能那样对比,因为纸币不是黄金,并非每一个经济体的货币都是通用的,再者我国人口数量是的几倍,也是不同的。如果算人均,约有3.2亿人,每人划5万美元。而我国内,有14亿人口,每人划2万美元。中间仍旧有着一倍多的人均差异。

    再就是,美元与人民币国内的购买力、人员酬薪工资是大不相同的。怎么讲?在,人工是很贵的,普通的劳动者一个月2000美元、3000美元以上,甚至在5000美元以上。高级技工、技术人才,每月的酬薪普遍在10000美元以上。而在国内呢?一般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工资为5000元/月,换算为美元的话仅仅只有706美元/月。这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样的工作,在有2000元美元以上的酬薪,但在国内却只有700多美元!

 

    关于这一点,人民币发行量虽然比美元发行量还要大,但在酬薪上仍旧相差着数倍!很多读者会说,国内发行的货币都集中在了房地产市场,要是释放出来的话,能更好的推动人员薪酬的上升。个人不否认有促进作用,但不赞同说法。城市里的房价也很贵,大家看到的很多都是郊区的房产、乡村的房产。而国内的城市更为集中,交通更为便利,如果在同等条件下对比与国内的房价,其实是差不多的,甚至的房价还高于国内。这是需要正确看待的。

 

    客观来讲,国内的货币发行量还是不够大,虽然总量上较要大一些,但购买力、薪酬、人均份额均是低于方面。

    

第3个回答  2021-11-26

人民币发行量比美元还大吗?人民币发行量肯定比美元还大。

有人说美国国债是准货币,是隐形货币,应该加到统计数据里。按照这个说法,美国国债是21万亿美元,中国国债+地方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差不多是14万亿美元。即便如此,中国的货币总量仍然明显高于美国。最可靠的解释是两国的金融运行模式不同。中国企业主要侧重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而美国则侧重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

危机爆发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法律法规。目前货币乘数只有2.3倍,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美国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中国之所以没有债务危机,是因为中国可以通过以新还旧的方式让僵尸企业活下去,银行的不良贷款可以打包剥离,或者允许企业续贷。然而,这种通过积累债务来发展经济的方式最终很难生存,因为债务无法抹去,只能滚雪球。

我们知道货币的发行必须有固定资产。美国货币的锚定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中国央行68%的锚定资产是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达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外贸顺差、外资流入和外债。我们的外汇资产主要是2.2万亿美元的外资和8000亿美元的美债,所以真正可用的外汇资金非常少,不吸引外资,不通过利差加强外汇管制,很难平衡国际收支。

发行的钱越多越好,它必须适应经济增长。过度的货币通胀不仅继续膨胀资产泡沫,增加债务危机的规模和危害,而且拉大贫富差距,加深社会危机。因此,控制人民币的规模,防止老百姓手中的钱变毛,是未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4个回答  2021-01-29

发行货币不是关键,关键是新发行货币上哪去了。如果新发行货币去了制造业.去了农业.去了高科技行业.去了中低收入阶层那就是好事,不会造成物价上涨,而且会产生更多的有效财富。怕就怕流向房地产,金融行业(股市除外),那样泡泡就多,富人得利。

人民币

人民币的发行量和美元的发行量,这个根本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对比,你是说发行的总量还是发行的?相对比值我觉得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问的是总量。如果问总量的话,那么人民币的总量肯定是不如美元的发行总量的,因为明显的我国的GDP是远远不如的GDP得,那么你发行的总量肯定是不如人家的发行总量的。

人民币

一个国家的企业货币发行量跟一个国家GDP是直接挂钩的,不可能脱离国家的GDP,随便花钱,你如果随便花钱的话,那就等于说是会造成国家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你的钱就不值钱了。 所以我们中国的发行量肯定没有的发行量大。以前中国物质如此缺乏,经济如此低迷,人民币都没有变成废纸,现在怎么会变成废纸呢。

如果你在中国,直接用美元,或其他货币的纸币购物,人家一定把你当成神经病。即使是用外币,也要先折算成人民币才能购买。

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即汇率不是完全取决于市场调节,而是政府管制下的市场调节。一旦政府放开管制(实现可完全自由兑换),那市场上实际汇率会是多少?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会怎样变化?楼价又会怎样变化?一旦搂市的资金流向银行兑换美元,对市场汇率有何影响?实际汇率会是多少?

好多国家也在用人民币结算,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喜事,但中国一定要为世界负责,一定要为人民负责,打击泡沫经济,控制物价,少印人民币,维持其民族的公德心,不要自毁长城,要树立大国形象,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颠。

人民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