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看待当今大国关系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大国关系变革中的冲突与协调 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中华文明的特征也为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剧变中的大国协调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从历史上看,强国的崛起似乎必然导致冲突。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例证。正是根据这种历史的惯性,中国的“崛起”被西方右翼势力视为当然的“威胁”。不少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充满疑虑。中国则反复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这样的政策宣示并不是简单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的应有之意和本质内涵。在肇始于20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根本性变革中,中国确立“和平发展”的历史方位不仅对于自身的平稳发展或“崛起 ”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为在当代国际关系变局中实现大国协调提供了前提。其中,中美以及其他主要大国有责任构建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也完全存在构建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后冷战时代的大国关系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历史特征,使得实现国际关系变革中的相对稳定更加可能;但另一方面,传统形态的竞争、冲突仍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使大国关系调整并不能排除战争方式的可能。“冷战结束时的异常欢欣时刻产生了和谐的错觉,它很快就被证明确实是错觉。世界变得不同于20世纪初了,但并不一定是更加和平”。1历史的课题是,大国如何正确把握时代潮流,进行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真正把人类引向一个和平的未来。 ——一方面,与历史上总是以战争打破传统大国关系形态不同,战后大国关系的解体最终是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实现的。 ——一方面,新兴大国,包括发达的日本、德国与发展中的中国、印度等都尚未在军事上以及其他领域里对传统大国(主要是美国)形成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另一方面,各新兴国家对军事实力的追求与军事发展的进程和潜力已经让传统大国充满疑虑,在若干敏感的地区已经对地区战略均势构成了明显的影响,地区性的军备竞赛也隐然成型并不断发展。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使大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中,包括生产、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资本的利益已经超越国界,战争已很难成为大国间进行全球利益调整的手段,甚至可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破坏者。另一方面,大国在资源、市场、技术、资本等领域的激烈竞争常常出现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若干局部战争的巨大灾难,国际社会对人权的进一步关注,以及世界和平、民主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使大国国内抑制战争的因素和力量继续增长。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军国主义、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又成为后冷战时代全球主流思潮中的一个鲜明的特色。甚至共同的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背景也并不能必然地可以防止战争。 ——一方面,国际安全机制进一步健全,国际磋商、对话渠道和方式进一步畅通、便捷,处理危机的手段、经验进一步丰富。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性、战争与攻击手段的多样性、便捷性以及危机爆发的偶然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程度。 ——一方面,“核武器的问世以及它具有的将任何交锋变成相互摧毁的内在威胁,的确最终制止了在大国力量对比缓慢变动中诉诸武器冲突的习惯性做法”。另一方面,“相互害怕核武器也只可能确保未来的冲突(如果这些冲突发生在大国之间)继续保持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即使如此,由于现代战争的武器装备,这些冲突也将是可怕的流血冲突”。 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后冷战时代的大国关系调整存在着和平与战争两种可能性;但日趋成熟、理智的人类社会通过正确行动,最终实现国际关系变革中的“软着陆”,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核心的问题在于有关大国对于大国的本质以及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达成有别于最终导致冲突的传统观念的共识。这一共识是,新型大国的本质应是承担国际责任,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应是“大国合作、分担责任、分享利益”。从突出国际责任的国际政治理念出发,我们需要进一步在传统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方针与当代世界的国际合作的时代潮流之间妥善寻找平衡点。从突出国际责任的国际政治理念出发,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在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双重特性之间寻求平衡。对于一个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必须避免自信向自负的演变,更必须防止冲动甚至民族狂热抑制民族和国家理性。形成健全的民族理性和国家理性,均衡主权与责任、维护自我利益与尊重他国、他民族利益,超越民族和国家的局限,在认同国际社会基本价值、维护基本国际制度、履行自身所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推进互惠互利的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和国际社会和谐的双重目的,既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应该认同的价值,还是从根本上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现实选择。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深刻含义,由此也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解读。 特别是对于美国等西方传统大国来说,这样的定位具有打消其疑虑的现实针对性。如此我们也才可以理解“和谐世界”和“和平发展”的理念为什么具有如此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什么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美国等西方主流社会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反响。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中国作为推动当今世界不合理国际秩序的变革的因素,才可能同时有力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为此,中国将做出不懈的努力。这一努力所展示出的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也必将进一步赢得世界的尊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