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酷刑“五马分尸”,到底是人活着时还是死后才行刑?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所以到底是“五马分尸”还是“五马分人”?这其实和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一)车裂之刑

《东周列国志》:“车裂者,将罪人头与四肢,缚于五辆车辕之上,各自分向,各驾一牛,然后以鞭打牛,牛走车行,其人肢体裂而为五。俗言:‘五牛分尸’。此乃极重之刑。襄公欲以义举闻于诸侯,故意用此极刑,张大其事也。” 

所以,从这个记载来看,我们熟悉的“五马分尸”有一个前身,应该叫做“五牛分尸”,但实际上它的官方名字应该叫做“车裂”。

那么,这个时候被车裂的到底是活生生的人?还是已经死去的尸体呢?实际上,这两种情况历史上都有。

(二)历朝历代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简单梳理一下“车裂”这种刑罚,看看历朝历代都是怎么理解和执行的。

1.秦代——商鞅车裂

提起被车裂最著名的人物,恐怕非商鞅莫属了。那么,商鞅是活着被车裂,还是死了被车裂。文献里记载的很清楚: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

所以按照《史记》中的说法来看,商鞅是先被秦兵杀死之后,才被秦惠王车裂的,也就是说被车裂的时候已经死亡,“车裂商君以徇”,注意这个“徇”字,是展示的意思,所谓“车裂以徇”,就是肢解之后把尸体巡行示众,起着一种威慑世人的目的。

2.汉代——侯景杀人

到了汉代,在《资治通鉴》里同样记载了关于侯景杀人的情形,其中便有和商鞅一模一样的四个字:“车裂以徇”,这说明基本延续了秦代先杀死、后车裂的方式,而且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即“缚而射之,箭遍体”,都被射成刺猬了,这人当然是已经死透了。

“侯景遣侯子鉴帅舟师八千,自帅徒兵一万,攻广陵,三日,克之,执祖皓,缚而射之,箭遍体,然后车裂以徇。”

3.隋代——炀帝杀人

到了隋代,我们看隋炀帝对于犯人的处理方法,与汉代侯景的做法又极为类似,都加入了“缚而射之”的做法,就是先用绳子绑在那,被人先当做活靶子乱射一通,之后再进行“车裂”之刑,也说明是死后进行分尸。

“十二月,甲申,述就畴外,缚诸应刑者于格上,以车轮括其颈,使文武九品以上皆持兵斫射,乱发矢如猬毛,支体糜碎,犹在车轮中。积善、福嗣仍加车裂,皆焚而扬之。 ”

4.唐代——李存孝

在史书上便有一句评语:“将不过李,王不过项” ,据说李存孝受车裂之刑时,因为此人天生神力,太过勇猛,不仅直接将五匹马拉了回来,而且连续十数次。最后,行刑者不得不挑断其手筋脚筋,让手脚无法发力,打碎膝盖肘骨,让四肢无法相连。之后才被车裂而死。

 从李存孝这里,事情似乎变了,车裂变成了对活人操作,但实际上这极有可能属于小说的演绎,为了突出其个人神勇所做的夸大性描述,因为不论是在其前后的历史时段中,车裂还是以死后分尸为主。

6.元代——徐元瑞

之所以我们说唐末李存孝是个特例,在于元代的徐元瑞,曾经写有一本《吏学指南》,里面就说的很明白,认为车裂是死后分尸。“车裂:杀而分尸也。商鞅残酷,秦人杀而车裂之。”所以,从刑罚延续性上面考虑,李存孝夹在隋代和元代之间,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特例。

7.明代——大明律

到了明代,才基本上从法律层面确立了“车裂”的执行方法,大明律中有一条:

“凡杀三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凌迟处死。财产断付死者之家,妻子流二千里,为从者斩。”

这里的“肢解人者”,注释谓将活人支解,如五马分尸之类。 所以从明代开始,所谓“车裂”用的才是活人,而不是同之前一样将人杀死用的是尸体。

而且我们开头提到的《东周列国志》虽然是明代冯梦龙的小说,但也足以说明在他的心中,五马分尸(这里是五牛)正是把活人肢解,这实际上也很可能也代表了当时的普遍观念。

8.清代——杨秀清

清代有本书叫《洪杨轶闻》,看名字就知道写的是太平天国时候的事。书中写杨秀清拷打一个叫张继庚的读书人,要他招供内应是谁。张继庚随手乱指,杨秀清随即把人拉出去杀掉。一直杀错了三十来人,才明白过来上当受骗,于是把张继庚分尸泄愤。

秀清曰:“已也,堕其计矣。彼所指皆老兄弟,非实情也。勿复问。”遂用车裂法,系炳垣手足及首,鞭五马而驰之,左手右足先断,首次之,余体又裂为二,观者皆掩泣。

从这里的描述来看,肯定是活着裂开的。最后一个旁证是,晚清时,康有为写了一本《大同书》 ,里面提到了一句话:“其它布袜之塞、蝎盘之设、车裂之痛,孰非王公卿相哉? ”,车裂既然会痛,足以说明当时被车裂的时候一定是个活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7
古代各个时期实行的五马分尸每个实刑的人因为罪行不同,所以实施的时候的状态也不同。嫪毐和商鞅在被五马分尸的时候,都是活着的很清醒,因为他们罪大恶极。但后世的五马分尸都是死后才被分尸的。
第2个回答  2020-06-07

当然是活着的时候进行五马分尸,死了还搞这么麻烦有什么意义,受罚者又不会感受到五马分尸带来的痛苦,达不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古代被判五马分尸的名人有商鞅、杨玄感、李存孝、张廷范等人。

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活着的时候基本上都被判了五马分尸。但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商鞅享受了不同的“待遇”,因为他在被判刑后就已经死了,所以也只能作为一个死人进行受罚。

五马分尸也被称作车裂。最早的车裂之刑记录在周代。

《周礼·秋官·条狼氏》中云:“誓驭曰车轘。”前人注解说:“车轘,谓车裂也。

车裂的惩罚首次出现在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书中的描述是被牛拉扯而死的,所以可以称之为“五牛分尸”。然而,根据《周礼》的历史记录,在周代确实存在车裂惩罚。

车裂是非常不人道的惩罚。行刑时,将绳子分别套在受害者的四肢和颈部,然后同时向不同的方向牵拉五匹马,最终受刑者被肢解。有的时候不用马,而是用牛去施刑,也有的时候用五辆马车去拉。

令人震惊的车裂场面比其它的酷刑带来的折磨都要大,所以给老百姓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效果也是封建社会上层管理阶层所期望的。

根据历史记载,唐代的猛将李存孝直行车裂的时候发生了意外,由于李存孝天生神力,五匹马在拉扯他的时候,根本拉不动,李存孝稍微用力,反而把五匹马拉了回来,后来是行刑人砍伤了李存孝的四肢,才得以完成五马分尸的酷刑。

所以,五马分尸的酷刑是在囚犯活着的时候,对其施刑,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惩罚的威慑作用,这是古代统治者乐于见到的。

第3个回答  2020-06-07
古代的时候,五马分尸,是在犯人活着的时候行刑的,就是把人的四肢,和头分别绑在马匹上,向不同方向奔跑。这样犯人就死了。
第4个回答  2020-06-07
在人活着的时候执行,所以这个刑法是非常残忍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