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用银针试毒,有什么科学依据?

如题所述

    

在中国的许多古装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有一个“银针毒液试验”:如果银针碰到食物时变黑,证明食物有毒,不能吃,否则,表明食物无毒,可以安全食用。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历史姑娘有必要解释“银针试验”中的“毒药”这个词一般指的是砒霜(一种不挥发且没有气味的白色粉末,科学名称:三氧化二砷,别名:Hed Ped Red),因为砷是古代最常见的毒药。因此,古装影视剧中的“银针测试”,其实就是用银针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砷。

但这真的是真的吗?事实上,砷本身不会使银针变黑。我没想到,是吗?因为砷本身不会使银针变黑,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电视连续剧中看到的“银针毒物测试”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刺眼的镜头? 不是真的。

众所周知,古代的生产技术和冶炼工艺相对落后。砷的生产也不例外。因此,古代砷常伴有少量杂质——硫或硫化物。但硫或硫化物对银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与银针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在银针表面形成黑色的银垢(学名:硫化银膜)。这就是电视剧中“银针毒药测试”的原理。银针不是万能的。如果遇到高纯砷(目前砷中很少有硫或硫化物残留物)或无硫毒物(如杀虫剂、毒鼠强、氰化物等),银针不会变黑;此外,银针在遇到含硫但无毒的食物如蛋黄时会变黑。因此,用银针试毒是不可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影视剧中用银针试毒,在现实中不可行,因为没有科学依据。古人所下的毒一般为砷化物,其代表毒物为砒霜,砒霜的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易溶于水,但不会与银发生反应而生成黑色沉淀。蛋黄也含硫,银针插入蛋黄也会变黑,但是蛋黄是无毒食物。

古代生产技术落后,砒霜里面都会含有少量的硫或硫化物,当硫和银接触便会产生化学反应,生产黑色的硫化银。现代提炼技术大大提升,砒霜里面不再有硫和硫化物了,用银针是试不出来的。古人用银器验毒是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物品不含毒,但却含有许多硫,银针插进去也会变黑;有些是很毒的物品,却不含硫,比方害草、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等,银针与它们触摸,也不会呈现黑反响。

有些火山在将要爆发之前会喷出大量含硫的气体,使附近地区人们使用的银器、佩戴的银饰很快变黑,这是火山即将爆发的重要前兆现象。比如1920年加勒比海马提尼克岛上的居民发现自己家里的银器莫名其妙的变黑了,仔细擦洗之后,没过多久就又黑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没过多久岛上的培利火山突然爆发了,造成该岛三万多人的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火山灾难。

身上的银饰发黑,是因为接触到了环境中的硫、硝酸和氧化物,而这些元素,在空气中、你流的汗、你的香水、化妆品中、洗洁精沐浴露这些各种生活用品中都可能出现,甚至你把银手镯放着不带,一段时间后它自己也黑了。银可以加速创伤愈合,防治感染,净化水质和防腐保鲜的作用,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杀菌性能较锌强近2000倍。

第2个回答  2019-11-13
银针试毒,其实这里的毒主要是指砒霜,或者是小说里的鹤顶红,即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古老的毒物,无色无味。如果隐藏在食物中,很难被发现,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由于古代的生产工艺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精度,所以很难提取出十分纯净的三氧化二砷,这些不纯净的砒霜中就含有部分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当银针接触到砒霜中时,就会与硫发生化学反应,生产黑色的物质硫化银(银针变黑),这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
虽然银针可以在古代检验砒霜,但是这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方法。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适用范围很小,古代的提纯技术落后,能够导致银针发生化学反应,但是现代化学提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能够提取非常纯净的三氧化二砷,银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没有不含硫的三氧化二砷中丝毫不会变色。
古代的毒物相比于现在要少得多,但是也不仅仅只有砒霜一种,随便列举就有鸩酒,奎宁、雷公藤、钩吻、番木鳖、夹竹桃、乌头等等毒物。
其二,容易引起误导,要知道我们吃的鸡蛋中的蛋黄就可以引起银针变黑,同样的道理,鸡蛋的蛋黄里含有硫元素,会与银针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氢。鸡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可不能说鸡蛋也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13
因为很多毒品和银会发生一定的反应时间,真变黑,所以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第4个回答  2021-04-15

影视剧总是在用银针试毒?你小时候跟着学过吗?其实,这是一件不怎么科学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