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是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他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杰作做准备,甚至拒绝了执导《教父》的邀请,这样他就可以专注于自己对美国黑帮社会的理解。
《美国往事》讲述的是纽约曼哈顿下东区三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以三个相隔甚远的时间片段跨越了近50年的时间。虽然故事中有许多戏剧性和暴力事件,但主题是关于这些角色的性质以及他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面条是一个黑帮分子,是故事中的焦点。当他被激怒的时候,他可能会很暴力,甚至杀人,但他也有敏感的一面。虽然他想要富有,但他的首要价值是友谊和忠诚。
麦克斯也是一名黑帮分子,也是面条的主要合伙人。他也重视友谊,但他的野心胜过一切,而且他比面条更精于算计和狡诈。
黛博拉是面条的年轻貌美的邻居,她梦想着成为一名舞蹈家和演员。她是面条追求的对象,她也喜欢他,但讨厌他的作为。
故事分为九个片段,以一种非线性的、相互交织的方式展开。所显示的三个独立的时间段,大概是1921年、1933年和1968年,是穿插在一起的,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显示的,一些闪回场景的上下文只有在观众将随着时间而呈现的信息细节拼凑在一起时才能逐渐理解。接下来我就分别按照时间片段介绍这部电影。
1934年,枪战的余波
影片一开始,一位名叫伊芙的年轻女子在自己的公寓里被寻找面条的黑帮分子杀害,伊芙原来是面条的女友。为了找到他的下落,他们还残忍地殴打了一名餐馆老板、面条的朋友“肥摩”。而此刻,面条正在一间鸦片馆里,那里是一家唐人街皮影戏剧院。在吸食鸦片的迷迷糊糊中,面条回忆起他早些时候给警察打过的一个电话,那个电话导致他的伙伴被枪杀,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麦克斯,斜眼和派西。
面条从迷糊中醒来,逃离了鸦片馆。他找到肥摩,在杀死了一个仍然潜伏的杀手后,他从肥摩那里拿走了一把火车站储物柜的钥匙,里面有一个手提箱。当面条打开手提箱时,他震惊地发现里面全都是报纸。但他觉得有必要离开并隐姓埋名,于是他买了一张去纽约布法罗的单程票。
1968年,面条回到纽约
1968年,在同一火车站,人们看到了一种年老的面条,所以我们可以猜测,更早的那组镜头是面条的闪回记忆。面条去拜访肥摩,因为他怀疑肥摩偷了35年前那个箱子里的赃物。但他很快发现肥摩过的比当时还惨,他们便互相寒暄起来。当被问及过去35年都在忙些什么时,面条只是说他“睡得很早”。“我们对那段面条的生活一无所知。
面条说他最近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信中说他已经被找到了,为了弄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才回到了纽约。然后他看了看肥摩餐厅后面的储藏室,陷入了对过去的遐想。
1921年,青少年时期的面条
电影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讲述了面条15、16岁时的生活。面条领导着一个由他和另外三个人组成的街头混混团伙:派西、斜眼和多米尼克,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偷醉汉钱财等事情上。有一次,他们遇到了看起来比面条大好几岁的麦克斯。虽然最开始麦克斯和面条是对手,但很快就两人便成为了兄弟。
面条很喜欢肥摩的妹妹黛博拉,她花时间练习舞蹈。尽管在她眼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得不到她尊重的街头小混混。但她也喜欢面条,他们甚至在一起亲吻。然而,麦克斯打断了他们,面条和麦克斯走出餐厅时,他们俩就遇到了另一群由混混头目霸哥带领的黑帮团伙,将把他们打成肉酱。然而,当满身是血的面条试图回到餐厅,黛博拉却拒绝让他进来。
接着,在麦克斯的积极参与下,他们的小团体在犯罪活动中越来越成功,赚了很多钱。于是他们把它们放在一个火车站储物柜中的手提箱子里。
1968年,公墓里的面条
电影切换到1968年,面条参观了一个高档墓地,那里有一个精心建造的陵墓,用来纪念他的兄弟们。面条看到一把钥匙挂在里面的墙上,他猜对了,这把钥匙可以用来打开一个旧的火车站储物柜,里面装满了这伙人的赃物。当他去那里打开手提箱时,这一次他发现里面装满了现金,还有一条神秘的信息表明这是预付款。所以面条认为他被陷害是有目的的,但他是被谁陷害的,目的又是什么?
1933年,面条重新加入犯罪团伙
电影的时间回到第一幕之前的一小段时间,大概是1933年。面条因杀掉霸哥后刑满释放,麦克斯用了一个妓女来迎接他。麦克斯现在是美国禁酒令时期一个成功的黑帮成员,他与斜眼和派西一起开了一家地下酒吧。在那里,面条遇到了他12年来朝思暮想的女孩黛博拉,她现在已经长大成人,魅力四射。面条想试探他的梦中情人,但对方不愿说她在他被关起来的时候很想念他。
麦克斯伙同面条他们展开了一场抢劫钻石的行动,当他们成功返回到一个废弃的码头,准备用钻石换取回报时,他们将对方杀了。面条被这种欺骗震惊和不安,但麦克斯解释说,这一切都是计划的一部分。面条感到失望,他们曾经的忠诚正被一种瓦解信任的企业强盗心态所取代。这就是电影开始暗指“辛迪加”崛起的地方,这个“辛迪加”大约在这个时候开始在美国出现。辛迪加是一个犯罪联盟,它从非法销售酒精向美国商界和政界广泛蔓延,其中也包括工会。
1968,面条回忆
1968年,老面条在看电视,注意到屏幕上出现的政治家是前工会领袖吉米,他早在1933年就认识他了。
1933年,与辛迪加勾结
1933年的故事继续,麦克斯的团伙现在参与保护一个由吉米领导的工会免受公司暴徒的侵害。然而,面条正在远离这些是非,他想要向黛博拉表白。他租了一个豪华的海滨度假胜地,并带黛博拉去那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但是黛博拉拒绝放弃成为明星的梦想,她告诉面条,她第二天就要去好莱坞了。面条被拒绝了,在回家的汽车上,他粗暴的强奸了她。这种受挫折驱使的兽性行为彻底结束了他们的关系,第二天他静静地看着她乘火车离开。
面条回到地下酒吧,麦克斯对面条最近只关心黛博拉而忽视了他们的行动表示不满。然而随着黛博拉的离开,面条回到了这个团伙。
随着美国禁酒令的法定结束,麦克斯一直在寻找新的、野心勃勃的犯罪行动,现在他为这个团伙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抢劫纽约戒备森严的联邦储蓄银行。面条和麦克斯的女友都知道这是自杀行为,但他们无法劝阻麦克斯。面条决定拯救麦克斯的生命,准备把这一切告诉警察,这样他们就可以被捕入狱,免于在枪战中丧生。后来一个狂欢派对上,面条走进办公室想要给警察打电话。可就在此时麦克斯走进来用枪把他打昏了。当他醒来,他得到的消息是他的三个兄弟都被枪杀了。
1968年,最后的遭遇战
场景转到了1968年,面条还在努力寻找那封信件的含义。他找到了曾经的梦中情人黛博拉,她现在是一个著名的舞台演员。他在她的化妆室门口并告诉她,他收到了“贝利秘书长”的派对邀请。贝利是一位富有而显赫的政治人物,目前正在接受调查。黛博拉劝他不要去参加,并告诉他我们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记忆,如果他去了,他就再也不会有那些记忆了。听到这里,面条告诉她,他已经发现她多年来一直是贝利的情妇。
面条还是参加了派对,可当他见到贝利,他发现贝利其实是麦克斯!麦克斯透露,是他策划了那场枪杀他的伙伴斜眼和派西的枪战,伪造了自己的死亡,偷走了团伙的钱,还有面条的梦中情人黛博拉,然后用一个新名字改头换面进入政界。而面条却因为这件事内疚了一生。
现在贝利(麦克斯)知道他自己已经罪孽深重必死无疑。对他来说,唯一光荣的死亡是让面条杀了他。然而,面条却拒绝这样做,甚至拒绝承认真相。他告诉麦克斯:
“很多年前我有过一个朋友,一个很好的朋友,我为救他向警方告密,没想到结果他却被杀了,但那是他想要的结局,这是伟大的友谊,他死后,我也不如意至今。”
面条从后门走到街上,那里有一辆垃圾车,回头看到好像是麦克斯走出来了。但是他的视线被已经开始移动的垃圾车挡住。卡车经过后,那个人就不见了,麦克斯跳进垃圾车自杀了。
1933年,鸦片馆
最后一个场景回到了面条在中国皮影戏上吸鸦片的时候,就在那次致命的枪战之后。他开始吸鸦片,最后他闭上眼睛,笑了。
与莱昂内早期的电影一样,他在电影场景中创造的表现主义装饰和氛围令人信服。可以肯定的是,德尼罗饰演面条在被激怒时可能会非常暴力,但他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更加犹豫和内省的一面。他是一个更有思想的人,试图在一个暴力和混乱的世界中找到出路。
在更高的层面上,莱昂内考虑到了社会视角。在《美国往事》中,有一种迹象表明,犯罪正逐渐公司化,并通过辛迪加直接进入美国社会的商业领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33年禁酒令的废除引发了这一转变,促使黑社会犯罪头目扩大规模,并将其组织成犯罪机器。正如在这部电影中所呈现的那样,这种联合的过程削弱了忠诚和兄弟情谊。显然,这种犯罪机器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改变了美国社会。
然而,《美国往事》的根本问题不只是社会转型,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最基本的观点是,我们都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通过我们的经历或我们听说过的故事来构建的故事。就连我们最基本的时间感也是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的。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自己的描述来理解自己。
黛博拉也强调了这一点,她告诉面条,我们真正拥有的是我们的记忆(即我们关于自己的故事)。她警告他,如果他去拜访贝利部长,他的自我理解(因此他的自我)将被摧毁。
然而对于面条来说,当他在监狱里呆了12年,在布法罗又呆了35年。在他看来,已经没有什么更大的事情能让他不敢面对了。虽然面条有时被证明是一个杀手和强奸犯,但这部电影展示了他努力坚持基于个人关系的自我。他仍然崇拜黛博拉,赞扬她已经成为一个明星。同时他也拒绝报复杀死麦克斯,谴责他们就是否认他自己。
那么,面条在最后一幕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有人可能会说,发生在鸦片烟馆之后的一切都是由毒品引起的面条的梦境。他不自觉地编造了这个梦,以减轻他对同伴失去的负罪感。许多人采纳了这个观点,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这是导演莱昂内对现状的最后一次讽刺,他认为生活不过是一场唐人街皮影戏。通过这个离别的“手势”,莱昂内提醒他的观众,让他们别再沉浸在过去之中。
导演莱昂内的巅峰之作《美国往事》无疑是一部极为迷人的影片。这部酝酿及创作历时13年,耗资达4000万美元的豪华巨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经典影片”,导演娴熟而潇洒地搬用着警匪片的套路:暴力色情与恩怨情仇、无耻之尤与侠肝义胆、卑鄙叛卖与义薄青天、酣畅淋漓与忧伤怜悯。自从第一次看过以来,一直都令我难以释怀。它从故事本身,到音乐,到布景,都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怀旧氛围,随着画面的流动,一帧帧展开,令观者感同身受。
这个堪称“不输给《教父》的黑帮电影”,在我看来,其最特别之处在于在同样的场景中对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描述,并通过主人公的相貌、场景中人物的变化、以及服饰和时代特征来表现时间的流逝。由于大背景的固定,这种细微之处的变化便带给人们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对旧时的怀恋之感也油然而生。
在所表现的三个时间段中,青年时代自然是重头戏。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并且使本片不同于一般黑帮电影的,却是将近一个小时的对童年时代的刻画。
童年是一个十分包容的时代,它是一个人最原始而稚嫩的状态,保留着他们最初的梦想。在影片中,面条一伙人——斜眼、派希、多明尼克从小就是浪迹街头的小混混,靠为街头恶霸——“霸哥”做事谋生。他们烧掉不交保护费的报摊,抢劫醉汉的手表。但是当他们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时,那种样子又是如此的可爱,令人不忍责备。然而,在抢劫手表过程中却半路杀出个麦克希,先声夺人,把手表抢去。面条于是去找麦克希,欲抢回手表,却不料被执勤警察看到。当警察询问面条手表从何而来时,麦克希的一句“是我送给他的”,不仅令面条和警察吃惊不已,更从此使两个男孩从敌人成了朋友。童年,它包容了罪恶,也包容了美丽;它包容了仇恨,也包容了友谊。
当然,欣赏影片并从中评价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消化,这东西因人而异,不能勉强。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别人评价的再好,没有共鸣也是无济于事。4小时的《美国往事》包罗万象,人生哲理丰富,是个值得反复观看的片子。
《美国往事》是我个人观影经历中看过的片长最长的一部电影,251分钟的导演加长版耗费了我一整个下午,看完很震撼,但再也没有勇气一口气再看一遍了。
这部1984年上映的美国黑帮影片,一开始打算看是因为詹妮弗·康纳利的一段舞蹈视频的原因。本片是詹妮弗·康纳利的电影处女作,当年她才13岁,眼睛清澈如水,纯净但格外吸引人,她的身上还有一种超越她年龄的成熟感,不仅在片中让一群小伙子着迷,也同样让观看这部影迷的观众牢牢记住了她。
《美国往事》是一部讲述美国黑帮历史的影片,与《教父》不同,《美国往事》把美国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黑帮历史集中在一个小群体上反映,5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和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姑娘。
作为一群社会底层阶层的小孩,这些男孩从小一起打闹,一起偷看小姑娘,甚至一起为了生存去走私甚至械斗,一个黑帮的雏形在他们还未成年之时已经出现。
生存环境让这群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唯利是图,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还没被利益所玷污。
但这群孩子到了健壮的青年时,胆子更大了,黑帮活动势力也更大了,甚至打起抢劫联邦储备银行的主意。
然而这个时候,兄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够单纯了,利益已经让其中有人产生了背叛。而一心想挽救兄弟的人却要一生背负兄弟之死的愧疚。
等到晚年,真相被揭露,当年兄弟之死原来都是一场阴谋。
人性、良知和情谊在时间的拷问下变得有戏剧性。
《美国往事》没有把视角放在美国黑帮在美国历史里扮演的角色上,而着重接着黑帮这个外衣讲述黑帮里“人”的故事。
成长、利益对人之间关系的影响,让观众很容易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抑或有坚不可摧的友情,或者遭受好友的背叛。《美国往事》里的故事,在每个人身上都找得到不同版本的演绎。
这次才是观众看完这部影片唏嘘不已的地方,“美国梦”不过是个壳。
《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讲述了主人公“面条”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黑帮大佬的历程,同时也展现了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
对于这部影片,单纯从这一部影片来讲,这是一部值得我们多次去观看的,很多朋友看第一遍的时候,其实是不清楚里面具体在讲的是什么,所以需要多刷几遍,才能理解里面真正想表达的。
这是一部可以与《教父》相提并论的电影,但是整体来讲,还是稍逊色于《教父》,但是影片中,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都极具电影色彩!豆瓣的评分也高达9分,近4小时的观影时长,却没有给人感觉乏味,而是这短短的几个小时,把一个人的一生,完全浓缩进去了,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采用正叙倒叙的叙事手法,不断的交叉进行,影片中无论是暴力的场面或是男女激情的场面,尺度都是非常大,这样的影片,放到现在估计也会让很多人所惊讶。
但是无论怎样,都无法磨灭掉一部经典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