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如题所述

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别董大二首》的其中一首。

白话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作品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①、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②、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董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意思: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扩展资料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全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3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得;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送别的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

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4

原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扩展资料:

一二两句写送别时的凄清景色。“黄云”前着“千里”二字,以见浓云满天密布;“曛”乃落日余辉,“白日”而曰“曛”,以见夕阳西下,天色昏暗。加之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就不仅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与节令,更主要是写出了送别时天气恶劣,渲染了伤别气氛。

在这凄苦的环境中,征雁却顶风冒雪奋力南飞,一方面见出征雁之凄凉无依,同时又见出征雁为寻求乐土奋斗不息的意志,这样写景,景中含情,使举目凄然中含生气,令人失望中有希望,和后二句似断实续。

后两句写对友人的慰勉。诗人与友人虽然同处困境,但他没有绝望,更不希望友人灰心伤气,因此挥笔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句。宽慰中含劝勉,言别中寓激励,写得矫健超脱,风流潇洒,一改前两句沉郁格调,使诗意产生了飞跃,形成了豪迈旷达的风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26
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连灿烂的阳光都昏暗了;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朋友,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