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龙王的故事

端午龙王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 “龙的节日”。提到这个“龙”字,对国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而“龙”是“神”的化身,被国人捧为吉祥之物,“人脉”指数极高!从古至今“龙”就和“高贵”一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派生出一种传统的“龙文化”。
  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有三:一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 “以像龙子”的习俗。三是古代五月初五有用 “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唐朝李朝威的《柳毅传》、唐末的《灵应传》以及《玄怪录 续玄怪录》《博异志 集异记》等古籍中,把“龙”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就在你身边,叫人难以忘怀。而北宋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中的梁四公卷中说:“震泽中,洞庭山南有洞六,深有百余尺……盖东海龙王第七女掌龙珠藏,小龙千数卫护此珠。”于是,龙王称谓开始载入古籍。
  随着文化的不断创新,观念的转变,国人对龙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即演变出孙悟空大闹东海,龙王被迫献出定海神针;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等故事来。《封神演义》描绘的哪吒闹海,打死小龙王,抽出龙筋;大败老龙王,拔其龙鳞。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的演变,是对自汉朝以来象征皇权的神龙的蔑视,实质上是对封建帝王的贬斥。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赛龙舟,把“龙文化”融于节日当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的 “大龙舟”,头、尾、鳞、髭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竞渡歌》写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现代人至今仍然保留赛龙舟的风俗习惯,凝聚了国人对龙的钟情和敬重。
  总之,端午节和“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是“龙文化”的载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