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是否应该被彻底淘汰?

如题所述

著名科普杂志《自然》(Nature Research)亚太地区记者萨瑞诺斯基(David Cyranoski)于11月29日发表名为《中国不顾安全风险,放宽对传统中药监管》的文章指责中国政府“取消对传统中药的监管”。

中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对中医中药的形势发生转变而作出的一项自主决策,你们既然不懂中医中药,就别对中国医药指指点点,免得中了圈套,伤了和气,留人话柄。

1、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如果无法全面掌握和了解中医药的历史,只是根据某一件事情就对中医药进行评点,是以偏概全的,是无法让世人相信的。

中医药近年来受到中国的真正重视,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白皮书系统介绍了中医药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充分介绍了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中医药与西方医药各有千秋,各有侧重,都是本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医有理论,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有依据,历代名医的医案,按中华历朝历代的传承,它能使中华民族繁盛下来,功不可没。如果按照西医的逻辑思维,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就应当死光了。他们的理论是西医才是真正的医术,中医不是。如果中医不是,我想问一句,在西医传入中国前,你们的家族如何看病,治病?如何生育繁育到你们这一代?其实现代的西医,在西方暴发黑死病前,在西方也只是民间的巫医而已。现在,它亦只有五百年历史而已。西医只有外科和医疗设备先进一点,其它的也只是呵呵呵。如果同中医相比,它根本比不了。比如,伤风感冒,西医用药,都是千篇一律。而中医因人施治,不同的人,不同体质,施药各有不同。

记得《甄嬛传》里有个桥段,甄嬛病了临时召唤太医,但只能用温实初,只有温实初知道甄嬛的体质,知道如何用药,别人无法接手,这就是中医药的特点。如果自己对中医药不懂,不要装懂,以免献丑。再说了,中医如果不行,在西医传入中国前,不信中医的人和他们的家族,早就死光。做人要学会尊重!中西西药各有优缺点,不必“拿着长处比短处”。西医有它的优点,更有一大堆的缺点。中医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但有使中华民族几千年都在壮大的优点!这一点就足够了!

3、我们不是“护犊子”,实际上,风险是一直存在的。早前,中国国家食药监局紧急召回两款中药注射剂,因为它们引起了10名患者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但是这样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我们的国家还是能够及时发现中医药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补救措施的。以西药的思路审评中药并不科学。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是经验医学,辨证施治,讲究从整体观来治疗;而西医是辨病施治,讲究循证医学,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药物的疗效。

中医药从开始诞生就是不断的试错、纠错,不断的从点点滴滴的经验积累而来,若非如此,岂能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出现呢?!中医药不乏神奇之处,有些被西方认为是剧毒的东西,在中医药看来,都是相生相克的,比如:砒霜,具有蚀疮去腐,杀虫,劫痰,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痔疮,瘰疬,痈疽恶疮,走马牙疳,癣疮,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因此,我们既没有必要千方百计地把中医说成是科学,也没有必要因为它不是科学就对它可能蕴含的巨大宝藏视而不见。

4、“经典名方免检”顺应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改革的大趋势,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各方利益博弈。中医药的方剂都是讲究“君臣佐使”,是用相生相克的理论并经过长期研究又经过临床验证出来的,对于中医药商户来说,那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谁掌握了“秘方”,谁就处于医药界的翘楚。

还记得《大宅门》中的片段吧,白景琦研制的“黑胶”,让他硬生生的从一无所有到坐拥百万,还有百草堂研制的各种药剂,都是大宅门的安身立命之本。“免检”并不是“中国的倒退”,对于中药经典的传承和创新来说,无疑减少了经典名方的开发成本和周期,鼓励企业研发新药。

而西方如此攻击中医药,无非就是担忧中医药挤占了他们的市场,毕竟他们的发展只有几百年,而我们却有上千年的历史!

总而言之,不懂中医药,就请闭嘴,还世界一个清净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查因识机治愈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常见多发病,一旦落入了激素治疗的窠臼,再加上杂药乱投,多致缠绵不愈。因多是急性发作又加上水肿可怕,故初诊求治于中医者鲜见。此证初起多由外感诱发,特别是小儿更是如此。

宣肃肺气、通调水道是最常用的治法。叶天士有杏仁枇杷煎一法,谓“邪干阳位,气壅不通”,主清肃上焦气分。因肺为水之源,主一身之气化,肺气肃降则治节之令行,三焦水道通调,溺畅肿消。此法不比发汗峻剂易损上焦之阳,泻下峻剂易伤中焦脾胃之气,利尿峻剂易耗下焦之阴,多久服不致为害。我曾在门诊时就用此法治小儿肾炎表现为治风水证者,加减化裁多效。然,证有常就有变,知变通才不会死于方下。

忆有一10岁左右的小女孩常在妈妈带领下来找我开化验单查小便,说是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好时坏2年有余,曾多次住院治疗。她这个肾炎不怎么严重,只是长时间面目虚浮,并无全身的水肿。可是查小便总是有一两个加号的蛋白。其母担心孩子病情恶化,总是隔个20余日就来查查小便,看看蛋白增加了没有。这样一来二去就熟悉了,无话不说。问及治疗的过程,说西药一直在吃,用少量的激素,还吃过补肾的中药。医生说孩子免疫力下降,一直好不彻底就是因为此,可是药吃的不少,该发还是发,医院也说不清楚是咋回事,只是说慢性肾炎不好治,都是这个样子的。我只得说试试看。每次来看孩子面色都不怎么鲜亮,眼睑下总是虚泡泡的,眼睛本来就不大,现在是快成一条线了,脸胖的和身子不相称。舌质淡红有苔,咽部微红,这次刚好有上感的症状,喉咙有点痛,是不是咳嗽两声。拟宣肺利咽,谈渗利水,仿杏仁枇杷煎法。

杏仁6克,炙枇杷叶6克,茯苓皮10克,薏苡仁10克,白通草3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薄荷叶3克,进4剂。嘱再递减激素。

药后复诊,咽痛咳嗽已愈,用指头摁面颊颧骨还有凹陷,再吃5剂。不料效果平平,小脸儿的胖乎劲儿似乎没啥变化。再诊时,孩子的一个动作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老是用手去挠挠左颈部。我撩开她头发一看,竟然是一块癣,如拇指甲大小,已挠得发红微肿还有黄水流出。问及此癣的来历,妈妈说在得肾炎以前就有了,时好时坏,医生说是湿疹,药也经常抹,就是不断根。我恍然似有所悟。

我暗道,此癣不除,肾炎难已。这个肾小球炎本来就是与变态反应有关,此皮肤风毒,内舍于肾,引发“肾炎”,同一病机,为何舍近求远,在肾炎上做文章呢?与其母述说此道理,改弦易辙,拟祛风止痒、利湿败毒为治。

处: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6克,蝉蜕3克,连翘6克,土茯苓12克,地肤子12克,白鲜皮6克,甘草6克。

此为变通麻黄连翘赤小豆法,方便平稳,用来顺手。外以青黛、枯矾、密陀僧各等份,冰片少许,共研细末,调膏涂抹。用药半个月余,癣疮平复,已不再痒,只留一块乌瘢,暂时不考虑脸肿的情况,停药观察。再一个月后查小便,蛋白消失。2年反复发作的肾炎至此而愈。此非机缘巧合,乃为查因识机而巧治。

第2个回答  2017-12-26

世卫组织将流感称作是“无法预测的威胁”

据报道,香港今夏累计逾1.4万人染流感,共有450宗严重流感个案,315人因流感死亡。深圳流感连续3周最高级预警,本周还在“危险期”。深圳卫计委提示深圳未来一周流感流行强度高,流感病例会急速增加。

流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感染,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可感染任何年龄组的任何人。温带气候条件下,季节性流感主要发生在冬季。而在热带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流感,疫情暴发更为不规律。流感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在高危人群中造成严重疾病和死亡。流感流行可使劳动队伍丧失生产能力,从而影响经济,并可加重卫生服务的负担。接种疫苗目前虽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但糟糕的是流感病毒可以发展出对药物的耐药性。因此防治更有意义。

中医药膳防治

中医药辨证论治是治疗传染病的总原则。流感在中医中属温病和疫病的范畴。常以祛邪为主,“祛邪”是治病常法,可以看作是中医治疗传染病的思想。为此特带来几个用于防治流感的方子。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解读:此方主要益气解表。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解读:此方重在解毒清热,大青叶有清热解表、解毒的功效;甘草则用以调和诸药。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解读:此方主要是清热宣肺,其中桑叶是主药,因为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金银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也是调和阴阳的用药。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适用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解读:此方主要是清热化湿,苏叶也可散风寒,补中益气,健脾胃。佩兰功效在于治疗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陈皮的作用就是理气健脾的功效。

增强免疫力

据悉,每年的流感流行可严重影响所有人群,但出现并发症风险最高的是孕妇、6-59个月的儿童、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艾滋病毒/艾滋病、哮喘、慢性心肺疾病等)的人群以及卫生保健人员。由此可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也是重中之重。

我们可通过合理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体育锻炼来获得改善。当然中国传统医学积累了许多的优秀养生保健方法,如药膳、针灸、按摩、刮痧、拔罐、气功、静禅、五禽戏、八缎锦、太极拳、易筋经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值得一提的是全民健身日就在昨天,已经过去了整整8个年头了,而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瘫软一处提供了充分的借口,但我们的身体却也从未如今天这般迫切的需要我们积极的投入到锻炼中。我想即使看在流感的份上也应该动动身子吧。毕竟多数人不愿看到死亡数据每天都在攀升。

养正气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素问》

退一万步讲,存正气总比存邪气要好,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认为呢?

第3个回答  2017-12-26

远视眼是由于屈光不正引起的常见眼科疾病,一般通过眼镜进行矫正。食疗如何治疗远视眼?食疗方法是目前很受广大患者热衷的一种治疗方法,毕竟中医的食疗方法讲究“养”和“疗”两方面的功效,且对人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什么是远视眼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因而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而要看清近目标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即可出现近视力甚至远视力障碍。

远视眼的特征

1、视力变化: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就可以克服了,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显性远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

2、调节力变化: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不论看远或看近都需要运用调节,而调节力的强弱与年龄和健康状况也是相关的。

远视眼的症状

1、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都正常,故又称为潜伏性远视。

2、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所以又称为显性远视。

3、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更明显,出现早花现象。

4、年轻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的调节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眼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

远视眼的中医疗方

1、材料:黄菊花,枸杞子,桑椹子,红枣,蜂蜜2匙

制法:上五种除蜂蜜外加水煎。取头汁。如上法,取二汁。煮沸30分钟,头、二汁相隔3-4小时。

吃法:每日2次。分开服,服时加蜂蜜1匙,并吃红枣。

2、材料:陈皮,枸杞子,桂圆肉,红枣,莲子,蜂蜜2匙

制法:将枸杞子与陈皮一同放入用两层纱布制成的袋内,并与桂圆肉、莲子、红枣共煮。约1小时,使红枣、莲子软熟后,去枸杞子、陈皮袋,并加蜂蜜。

吃法:分2次吃,当早点与午餐。

第4个回答  2018-03-26
中国中医不应该淘太,几千年的历史我看不应该,古代没有西医,照长给人看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