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在下听闻英国的传统教育是“绅士教育”,但为什么在历史上英国又会侵略了这么国家做“殖民地”的

【请教】在下听闻英国的传统教育是“绅士教育”,但为什么在历史上英国又会侵略了这么国家做“殖民地”的?

就文明论的问题来看,地理大发现其实就是一场“文明”大发现,更准确一点说,是欧洲人自身文明的大发现。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发现大量落后的国族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新的人文世界的想象。萨义德(Edward Said)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对“想象的地理和历史”(它们常常体现在殖民探险者讲述的故事和小说家们的作品中)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些想象会通过把本土和遥远地区之间的差异加以夸张而强化对自身的感觉。欧洲人虽然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上历尽艰辛,但这些“发现”的成就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人类世界的新的想象,令他们对自身鹤立鸡群的感觉是何等之好。反之,“它也成为殖民地人民用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存在的方式”。
殖民地的人民,在威武强大的欧洲船舰面前,确认了自己的野蛮与落后。于是,一部新的世界历史被掀开,一类新的民族国家关系被建立。虽然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并不是一个新的观念意识,在古代中国、古代罗马都曾流行“华夷之辨”、“文野之辨”之类的观念。然而,此时的文明—野蛮分野与古典的文野之辨有着十分不同的内涵和结论。古典的文野之辨,文明一方对于野蛮一方,除了要“怀柔远人”、“边境晏安”之外,基本别无所求,更恨不得以长城永久隔限其往来。而此时的文明一方对于野蛮一方,却要侵入、统治、剥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经济的角度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长城、征服这些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殖民反映出殖民国与被殖民国家、地区的强弱反差,殖民国的移民在殖民地大多比当地居民享有优越的政治权力,有着明显的人种歧视、民族歧视。对原居民的人格和尊严有着极大的伤害。
殖民地的宗教、文化、经济和生产力在殖民的影响下一般会产生较大的提高,这也往往成为殖民者堂而皇之的借口,他们以给殖民地带了文明,带来了先进文化,带了先进的工具等自居,甚至以救世主自居,以此掩盖其侵略、掠夺、剥削、压迫的本质,掩盖其本身错误的立足点,是一种典型的强盗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说,殖民地民众是不会领情的。一旦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一旦民族意识被激化,殖民地独立的斗争就越来越尖锐,殖民地的格局和成果以及人生、财产也甚至被极端的做法毁灭,造成巨大的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1
也不矛盾啊。

所谓的绅士,包括美国现在所说的自由民主,都是针对自己国民尤其是上层说的,不带别人。
英国的绅士,也就是对英国人自己。对殖民地,用不着。实际上,即便是对法国人,也不怎么绅士,这俩国家相爱相杀太多了。
美国自由民主人权,也就是说给本国白人(现在终于也带上了黑人)听的。伊拉克人,阿富汗人,甚至美国本土上的原住民,曾惨遭屠杀的印第安人,也没有自由民主人权啊。
第2个回答  2019-02-21
这不是英国的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带来的全球性问题。资本的自然属性是不断的获取利润和增值,资本本身是无罪的,它仅仅是经济要素,要命的是人性,在资本面前异化了,资本主义大行其道,为了追求资本的最大利润,放弃许多东西,比如环境、比如当时还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古老的文明被资本主义灭绝了,比如南美的玛雅文明等。英国只是首个发展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而已。这非教育的问题,也非英国的问题,是人类发展道路和方向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19-02-21
两者不矛盾,绅士或者说贵族,领袖,是指身为这个角色,需要有担当、仁爱、勇敢。
仁爱是对内的,勇敢是对外的。越仁爱,越有担当,越要开拓进取。英国发达了以后,本国人口、生产力、财富爆增,殖民是一种正常选择。殖是繁殖,孳生之意。无贬意。几乎现存的所有文明都经过了这个阶段。
西周的分封也是一种武装殖民。小城邦周在战胜了大城邦商之后,让自己手下的亲戚、功臣、盟友……各自带着数千或数百口人(含贵族,本城邦人即国人,部分奴隶,去远方开拓征服把当地原著民变成奴隶即野人。
不过周族人的殖民的方向是东方华北平原。不列巅的方向是远方的海岸与海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1
我想说下,“绅士教育”这种个人修为不是执行国家政策的衡量标准。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性和扩张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