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亲妈李太后、首辅张居正、太监冯保,“万历中兴”缺一不可是吗?

如题所述

万历一朝刚开始的十年,一度走下坡路的大明王朝,难得出现了复苏的局面,史称“万历中兴”,也被称为“张居正改革”。

这其实不能说都是首辅张居正的功劳,另外两个人,也在这场改革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那就是万历帝的亲生母亲——孝定李太后,以及太监冯保。

可以说,这三人的崛起,都是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结果,而且难得的是,十年下来,他们居然都没有出现过内讧。

一、宫女出身的李太后,看似和厚,其实心比天高

万历皇帝朱翊(yì)钧(jūn)的生母孝定李太后,当年只是裕王府的一个侍女。

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李氏被封为贵妃。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虚岁10岁的朱翊(yì)钧(jūn)继位,李贵妃与穆宗的陈皇后一起,被封为太后。

按照前人旧制,新天子继位的时候,一般只尊嫡母为皇太后,而身为妃嫔的生母,只能被尊为皇太妃。从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孝肃周太后开始,才出现了两宫并尊为皇太后的情况。但是,只有嫡母前面可加上徽号,以示区别。

前代人主嗣位,有太后者,生母止称皇太妃。我朝孝肃以来,始并称太后,惟嫡母加徽号二字。

——《谷山笔麈(zhǔ)·卷之二·纪述一》

可是,后来明穆宗正妻陈皇后被尊为仁圣皇太后,而李贵妃则被尊为慈圣皇太后,等于是没有嫡庶之分。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例。

《明史》上有特别说明,这个是因为当时的太监冯保,为了取悦李太后,而故意悄悄暗示张居正这么做的。

是时,太监冯保欲媚贵妃,因以并尊风大学士张居正下廷臣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二》

对于这件事情,陈太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异议。陈太后没有子女,当皇后的时候,就不得明穆宗的宠爱,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别宫里,美其名曰:可以安心养病。

说是在别宫养病,其实陈皇后的待遇只比冷宫稍微好一点,身边也没有人尽心照顾,病反倒越养越重。

已而后无子,出居别宫。越一年,后疾,左右无侍者,外廷忧之。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五》

天天跑去请安的朱翊钧,给了陈皇后莫大的安慰,使得她能够挨过那段寂寞的岁月。

史书上有说,当初朱翊钧跑去别宫给陈皇后请安,是李贵妃带着他去的,所以,人们都评价李贵妃为人“和厚”,恪守礼法。

冯保和张居正推翻祖制,给李太后加徽号,当然是有意要讨好李太后,但是,如果李太后真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女人的话,应该不会同意擅自改动祖制。

可见,李太后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地位的,并不甘心屈居于陈太后之下。

而向来管束大儿子万历甚是严格的李太后,却钟情于在京城各地修建庙宇,花费巨大。自己没钱了,就叫万历皇帝掏钱给补上。万历哪来的钱,最后还不是国家掏的钱。

张居正在世的时候,想劝李太后不要再这样浪费钱财,李太后都当做没听见。

这样的太后,还来约束万历皇帝的言行,万历会听才怪。

二、李太后望子成龙,让神童张居正给万历当老师

身为母亲的李太后,其实对孩子的要求非常的朴素,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成。

只不过,李太后的教育方法不太对。她天天逼着年幼的万历皇帝读书,如果万历不听话,她就体罚孩子。

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二》

但凡可以选择,这个世界上,还真没几个人打小就爱读书,尤其读的都是四书五经。

像张居正这样,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不过是脑子里绷着一根弦:“将来要考取功名”。这就和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灌输“将来考清华北大”是一样一样的。

平民家考取功名,是为了光宗耀祖、捧上铁饭碗,万历皇帝可不需要这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李太后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她就给万历找来一个压力——内阁首辅张居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7
不是,其实个人的作用在历史中是有限的,因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大
第2个回答  2020-11-07
是的。张居正在首辅位置上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离不开李太后的支持和内侍冯宝的帮助,把朝廷内外都治理得不错。
第3个回答  2020-11-07
确实是这个样子的,这些人每个人都起到自己的作用。
第4个回答  2021-05-18
完美组合、缺一不可!
相似回答